[实用新型]一种线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7002.7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3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艳杰;杨槐;齐文鼎;雷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18 | 分类号: | H02G3/18;H02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力波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结构,其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盖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池系统的模组上;导线的一端贯穿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第一出线孔外部,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盖体与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盖体以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通过设置线束结构,将导线整齐排列在壳体中,提高导线的整齐性,导线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磨损,便于拆解维护,可调节出线长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需电池供电系统(又称电池包),由许多模组、部件及箱体组成,每个模组由许多电芯组成,每个模组均需要将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采集到BMS电池能量管理控制系统,以便监控运行状况。由于采集线较多,加上箱体空间的限制,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将所有采集线用波纹管、缠绕管或胶带等缠绕采集线形成防护线束,用扎线或扎带捆扎在电池包箱体、模组等不同部位。
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整理的导线排列混乱,导线容易受外界磨损、不便于维修,拆解成本高,成型后长度不能调整,抗干扰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束结构,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
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
导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所述第一出线孔外部,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
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线束结构,将导线整齐排列在壳体中,提高导线的整齐性,导线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磨损,便于拆解维护,可调节出线长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双面胶或者螺栓连接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双面胶或者所述螺栓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双面胶或者螺栓连接结构的设置,便于将壳体固定在模组上,提高线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便于线束结构的安装以及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出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导线的走线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间隙的设置,便于将导线安装在壳体中,防止导线在壳体内部混乱,提高导线的整洁性,便于用户对导线进行安装以及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走线楞,多个走线楞之间形成便于安装导线的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走线楞的设置,便于将导线安装在壳体中,防止导线在壳体内部混乱,提高导线的整洁性,便于用户对导线进行安装以及维护。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导线的多个第一固定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线孔,多个第一出线孔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间隔板,每个第一固定卡设置在相应的每个间隔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卡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对导线的一端进行固定,在所有导线安装完成之后统一进行组装,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7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散热型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绝缘垫片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