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2883.1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2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鸿博;沈晓庆;石伯妹;王文志;刘叶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刚度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主要包括套管、本体、球头、凹槽、凸起和通孔,本体一侧连接套管,本体一端为球头,本体表面设计有凹槽并在二侧形成筋,筋与球头之间平顺连接;球头与凹槽之间靠近球头中心20‑50mm处设置有凸起,凸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凸起与凹槽且凸起和球头之间平顺连接,凸起的最高处比本体的上表面高5‑10mm,本体中心位置的凹槽处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在控制臂本体上的球头位置与筋之间的表面进行抬高,使得控制臂在X方向上的刚度得到显著的提升,刚度达到了2.33KN/mm,满足了要求的刚度目标值,并且使重量降低了0.145kg,实现了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冲击载荷时,控制臂作为连接副车架与转向节的连接件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载荷,这时控制臂便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冲击载荷。现有技术方案的控制臂主要套管1和本体2组成,按照焊缝3起始位置及长度将控制臂的本体2与套管1沿着接触的边线进行焊接,从而组成控制臂焊接总成。如附图4所示,由于薄弱处4平顺相连,从而造成此处结构在X方向的刚度比较薄弱。通过有限元仿真校核,此处X向刚度1.65KN/mm,达不到目标值为2KN/mm的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主要包括套管、本体、球头、凹槽、凸起和通孔,本体一侧连接套管,本体一端为球头,本体表面设计有凹槽并在二侧形成筋,筋与球头之间平顺连接;球头与凹槽之间靠近球头中心20-50mm处设置有凸起,凸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凸起与凹槽且凸起和球头之间平顺连接,凸起的最高处比本体的上表面高5-10mm,本体中心位置的凹槽处设置有通孔。
所述抬高连接增加连接处材料厚度,所述本体和套管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控制臂本体上的球头位置与筋之间的表面进行抬高,使得控制臂在X方向上的刚度得到显著的提升,刚度达到了2.33KN/mm,满足了要求的刚度目标值,并且使重量降低了0.145kg,实现了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前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后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焊缝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薄弱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位移分析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位移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套管1、本体2、焊缝3、薄弱处4、球头5、凹槽6、凸起7、通孔8、筋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一种轻量化、高刚度控制臂,主要包括套管1、本体2、球头5、凹槽6、凸起7和通孔8,本体2一侧连接套管1,本体2一端为球头5,本体2表面设计有凹槽6并在二侧形成筋9,筋9与球头5之间平顺连接;球头5与凹槽6之间靠近球头5中心20-50mm处设置有凸起7,凸起7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凸起7与凹槽6且凸起7和球头5之间平顺连接,凸起7的最高处比本体2的上表面高5-10mm,本体2中心位置的凹槽6处设置有通孔8以减轻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2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加工改制副车架
- 下一篇:一种吸附废气的干式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