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2920.9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8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31285 | 代理人: | 黄琮;夏烨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光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传输光缆领域,具体为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为解决光缆长期使用寿命短、光缆尺寸大、长度差较难控制、整体强度低、护套容易破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了光纤单元1,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布局,缩小缆芯的尺寸,使其更易弯曲,且有空间增加铠装层以提高强度,随着内部强度的提高与尺寸的减小,使得护套层4可以更厚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传输光缆领域,具体为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
背景技术
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主要用于雷达通信系统中光信号传输,随着雷达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雷达系统对隐身和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采用多芯光纤带的结构,由于多芯光纤带宽度较大,采用多芯光纤带加工光缆存在尺寸大、重量重和弯曲性能差等缺点,不适于快速便捷反复收放和狭小空间固定敷设,而且传统光缆采用加强材料绞合的加强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加强材料偏向一侧导致光缆扭曲造成衰减增加的问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已不能满足新型雷达系统使用要求。
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如图1所示,由多芯光纤带10、内护层20、芳纶纱40和外护层50组成,多芯光纤带10包含有光纤11,内护层20的中部开有用于插装多芯光纤带10的矩形内孔21,内护层20中设有多个增强元件30。由于采用宽度较大的多芯光纤带,导致光缆存在尺寸大、重量重和弯曲性能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新型雷达通信系统实际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进行创新,来满足新型雷达通信系统实际使用需求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光缆长期使用寿命短、光缆尺寸大、光纤长度差较难控制、整体强度低、护套容易破皮的问题。其具体内容为:
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由光纤单元1组成,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由不锈钢制成的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
进一步的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在24根以下时,采用单芯结构,单芯结构将光纤单元1直接作为缆芯,在其外部铠装铠装层。
进一步的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大于24根时,缆芯的结构采用由多个光纤单元1绞合而成的多芯结构,每个光纤单元1的光纤5数量相同,每组光纤分别单独聚合成束制成光纤单元1,再将多个所述光纤单元1绞合在一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线制成的中心元件6的周围,绞合后再在外部包裹一层包带7,包带7采用聚酯薄膜,构成多芯结构的缆芯。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5采用碳涂覆光纤或普通光纤,并在其表面涂覆一层着色层。
进一步的每根光纤5长度差不大于0.03%。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单元1中的护套采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3采用芳纶纤维或PBO纤维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4采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元件6采用FRP或KFRP或钢丝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包带7采用聚酯薄膜或四氟带或聚酰亚胺薄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2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药剂科药物粉碎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进行撕拉的离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