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挛缩手的保健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3753.X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方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公惠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10 | 分类号: | A61F5/10;A61G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00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挛缩 保健 器具 | ||
一种用于挛缩手的保健器具。它包括保健器具本体,其特征保健器具本体分为左半板与右半板,左半板与右半板相对称,左半板与右半板两内侧边铰接,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前端端部两内端部处各设左、右装配孔,上端面上前端部处各设左、右手指矫正分指器,上端面上后端部处各设一左、右带扣,均由两条纵向且平行的长腰圆形状的孔形成,且相对称,左、右带扣处各设一左、右尼龙扣带,下底面处各设一左、右固定轮椅扶手的卡槽,且相对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左、右装配孔处设一手指活动练习具,其为呈梯形状的台阶,其下底面上分别向下延伸有与左、右装配孔相对且相配的左、右固定柱并形成嵌接。本实用新型适宜于医院、康复中心及家庭中的轮椅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挛缩手的保健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脑中风是我国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偏瘫是中风常见的表现。在中风急性期,瘫痪肢体的肌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者一点儿也不能动。此时别人若移动或伸屈病人的肢体,常会感到阻力较小,这叫做肌张力减低。一般来说,肌张力增高开始是一种好现象,往往是肌力恢复的前奏。但是,若随后肢体肌力增加缓慢,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就会限制肢体活动范围,甚至最后形成挛缩,出现挛缩手状态。对绝大多数肌张力增高的偏瘫病人来说,无论是被动运动或主动锻炼通过循序渐进,如运用得当,并持之以恒,肢体发僵虽不一定能完全消失,也可控制在一定程度,乐观话还能达到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因此为了给予偏瘫患者能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就需要开发相适宜的锻炼器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挛缩手的保健器具,它不但能给予偏瘫患者能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通过患者的被动或主动锻炼,促使瘫痪肢体功能的改善,最后获取恢复,而且结构简洁,携带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挛缩手的保健器具包括保健器具本体,所述保健器具本体分为左半板与右半板,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相对称,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的两内侧边且形成铰接连接,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的前端端部的两内端部处分别设有左、右装配孔,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的前端部处均分别设有左、右手指矫正分指器, 所述左、右手指矫正分指器均由呈扇形状间隔排列的左、右分指杆、呈扇形状间隔排列的左、右分指杆外侧分布的左、右指痕及呈扇形状间隔排列的分指杆内侧呈突起的左、右掌心托所形成,且均为相对称,所述左、右分指杆均呈“T”字形状,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的后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一左、右带扣,所述左、右带扣均由两条纵向且平行的长腰圆形状的孔所形成,所述左、右带扣均为相对称,所述左、右带扣处分别配有一左、右尼龙扣带,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的下底面处均分别设有一左、右固定轮椅扶手的卡槽,所述左、右固定轮椅扶手的卡槽均为相对称,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的左、右装配孔处设有一手指活动练习具,所述手指活动练习具为呈梯形状的台阶,其下底面上分别向下延伸有与左、右装配孔相对且相配的左、右固定柱,所述左、右固定柱与所述左、右装配孔形成嵌接联接固定。
所述左半板的右后角处为呈弧形状的缺角,所述右半板的左后角处为呈弧形状缺角,且所述左半板与所述右半板相对称。
所述呈梯形状的台阶的手指活动练习具的最上一层台阶处向上延伸有一折弯的翻边,所述折弯的翻边以形成手机支架。
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前端端部的两外端部处分别设有以压痕形成的呈圆形状的左、右茶杯座,且均为相对称。所述左半板与右半板上端面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以压痕形成的呈半圆形状的左半部餐具座及右半部餐具座,且均为相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公惠医院,未经上海市公惠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3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开关装置
- 下一篇:电池单元连接器及电池单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