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酸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2796.4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8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胡胜文;樊啟彪;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6;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25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酸换热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管架,且管架的左右端分别焊接有废酸进入管和废酸排出管,所述壳体的左右端对称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且第一端盖上安装的第一螺栓上安装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的第二螺栓上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壳体的下端左右对称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都包括固定座、弹簧、U型底座和缓冲垫。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解决了循环酸换热器不易拆卸清洗耗时耗力和缓冲效果不佳与地面发生硬性撞击时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酸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循环酸换热器是将废酸作为冷流体在循环管内循环,环保节能。
目前,现有的循环酸换热器不易拆卸清洗,耗时耗力,且支撑结构的缓冲效果不佳,与地面发生硬性撞击时易损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酸换热器,以解决循环酸换热器不易拆卸清洗耗时耗力和缓冲效果不佳与地面发生硬性撞击时易损坏的问题。
一种循环酸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管架,且管架的左右端分别焊接有废酸进入管和废酸排出管,所述壳体的左右端对称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且第一端盖上安装的第一螺栓上安装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的第二螺栓上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壳体的下端左右对称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酸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解决了循环酸换热器不易拆卸清洗耗时耗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栓从左到右穿过第一端盖和壳体与第一螺母转动连接,可先旋转所有的第一螺栓至完全脱离第一螺栓,然后抽出所有的第一螺栓,再向第一端盖施加向左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端盖上的第一通孔完全脱离废酸进入管为止,即分离了第一端盖和壳体,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栓从右到左穿过第二端盖和壳体与第二螺母转动连接,可先旋转所有的第二螺栓至完全脱离第二螺栓,然后抽出所有的第二螺栓,再向第二端盖施加向右的作用力,使得第二端盖上的第二通孔完全脱离废酸排出管为止,即分离了第二端盖和壳体,最后将管架抽离壳体,达到易拆卸清洗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解决了循环酸换热器支撑结构的缓冲效果不佳与地面发生硬性撞击时易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下端左右对称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且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都包括固定座、弹簧、U型底座和缓冲垫,在与地面发生撞击时,缓冲垫先与地面接触,缓冲垫是由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能防止U型底座与地面摩擦而磨损,而弹簧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利用弹簧的弹性可消减来自地面的大部分作用力,缓冲效果俱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端盖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二端盖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固定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2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