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拆后回顶的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4955.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0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尹友非;陈亚东;郝占平;孙宏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E04G17/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王同胜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后回顶 后浇带 模板 支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拆后回顶的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包括楼板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后浇带的下方设置有拆后回顶模板,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不拆除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楼板后浇带两侧各设不拆除模板及其支撑架体不拆除,只拆除楼板后浇带底部的拆后回顶模板及支撑立柱,由于楼板后浇带两侧各设不拆除模板及支撑架体不拆除,保证了楼板后浇带两侧已施工完毕的楼板混凝土结构形不成悬挑结构,此时拆除楼板后浇带的拆后回顶模板进行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接缝的凿毛和清理,从而达到方便工人操作、施工简单、操作方面、能缩短工期、降低人工投入和节约建造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后回顶的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地下车库及群房单层面积大,后浇带设置多。楼板后浇带施工的常见做法为:将后浇带模板单独支设,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楼板模板拆除时独立支设的后浇带模板不拆除,等到具备后浇带可以封闭时再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剔凿,并清理后浇带内剔凿下来的混凝土渣,但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剔凿和清理时,由于后浇带模板不能拆除,楼板底部混凝土浮浆、松散石子剔凿很难到位,剔凿产生的混凝土渣及水泥粉尘人工清理难度非常大,而且还清不干净,因此在一些管理较差的项目,工人干脆将原来独立支设的后浇带模板全部拆除后在进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剔凿和清理,然后再重新安装后浇带模板,违反后浇带在混凝土未浇筑前不允许拆除的规定。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楼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剔凿困难、后浇带内的水泥浮浆及混凝土浮渣清理很难做到位,同时劳动力投入量大、增加成本,延长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拆后回顶的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包括楼板后浇带,所述楼板后浇带的下方设置有拆后回顶模板,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不拆除模板,两个所述不拆除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楼板模板,所述楼板后浇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条,所述楼板后浇带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楼板混凝土,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底部设置有可调托撑,所述可调托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
优选的,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左侧贯穿开设有连通拆后回顶模板右侧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背面的内表面上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称的两个滑动槽,每一侧两个所述滑动槽的内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滑动槽的一端贯穿矩形槽固定连接有贴合板。
优选的,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与矩形槽底部内表面连通的控制槽,所述矩形槽顶部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控制槽正上方的安装轴承座,所述安装轴承座底部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控制槽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转动盘左右两侧且中心对称的两个复位管道,所述复位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转动盘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转动盘的一端延伸至复位管道的内部。
优选的,两侧所述贴合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中间杆,两侧所述中间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远离中间杆的一端栓接在转动杆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拆后回顶模板的底部开设有位于控制槽外侧的环形槽,所述转动盘的顶部通过稳定杆滑动连接在环形槽的内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复位管道和传动杆下表面的形状均为弧形,所述复位管道和传动杆下表面的弧度在六十度至九十度之间。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助滑垫,所述推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助滑垫。
优选的,所述贴合板和推动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4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体隔离剂配料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路机碾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