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板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35314.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5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罗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266;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郭鹏飞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驱动 电路 | ||
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TFT数量从而实现面板窄边框的需求以及减轻设计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的缩小GIP空间占用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GIP技术(Gate Driver In Panel):阵列栅极驱动技术,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LCD)以及AMOLED显示面板。GIP技术就是将水平扫描线的驱动电路制作在显示区(ActiveArea)周围的基板上,使之能替代外接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 Circuit,IC)来完成水平扫描线的驱动。GIP技术能减少外接IC的焊接(bonding)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面板设计上多采用双边GIP驱动,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需求。如图1-1所示,现有的7T2C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在面板设计上限制窄边框。而且随着边框越小,封框胶和显示面板内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的距离就越近,越容易对有效显示区域内的元件造成污染,产生一些周边亮度不均(Mura)等问题难以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的需求。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窄边框的GIP驱动电路,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GIP的面板驱动电路设计,用更少的元件达到相同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
具体地,所述T1的源极与片上高电压VGH连接。
具体地,所述T4的源极与时钟信号CLK连接。
具体地,所述T2的漏极与片上低电压VGL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TFT数量从而实现面板窄边框的需求以及减轻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面板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现有技术面板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I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II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V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T1作为上拉TFT,用于Q电压上拉至高电平;T2,作为下拉TFT,用于Q点下拉至低电平。CLK信号及G(n-1),G(n),G(n+1)波形信号如波形图所示。该发明架构相比图2展示的现有GIP电路少了3个TFT以及一个电容,进而可以缩减GIP的大小,减轻设计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35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分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高压静电防护器件和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