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牵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2004.1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A61B10/00;A61B1/015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牵引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牵引结构,包括插入病变部位用于窥视内部情况的前端旋转部,与外接设备连接用于固定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部,支撑其他构件的操作部外壳,前端旋转部靠近操作部外壳的位置设置有与操作部外壳连接并可沿其轴心转动的前端旋转部,还包括弯曲手轮,设置于操作部外壳的内部用于控制前端旋转部进入器官组织后的偏转走向,弯曲手轮包括:封装在前端旋转部中且自前端旋转部延伸至靠近信号线连接部所在位置的牵引丝、固定在操作部外壳内且可以绕其自身中心转动的调节手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手轮调节两根牵引丝的松紧,进而改变前端旋转部的偏转方向,同时因为前端旋转部可以相对操作部外壳转动,所以能够实现对前端旋转部多个偏转方向的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内窥镜牵引结构。
背景技术
肾脏内窥镜用于观察肾脏组织的病变情况,便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但是肾脏位置特殊,常规的内窥镜探头无法控制,无法准确的到达需要窥视的组织位置,延长了病情就诊的分析时间,
经过专利检索发现,公开号CN107374569A;公开日20171124记载了一篇名为《内窥镜的旋转弯曲控制机构》的技术方案,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旋转弯曲控制机构,包括十字牵引板,十字牵引板的中心形成一牵引球,牵引球固定连接摇杆的固定端;十字牵引板的四个末端分别连接牵引钢丝绳的牵引端,牵引钢丝绳的控制端连接内窥镜的前端蛇骨;牵引球活动设置于牵引球座内,牵引球与牵引球座之间为球面配合;控制摇杆的操作端,能够使牵引球相对于牵引球座作旋摆运动,十字牵引板拉动与十字牵引板连接的四根牵引钢丝绳,使内窥镜的前端蛇骨发生弯曲。本发明只需单手操作就可在360°范围内任意控制内窥镜前端蛇骨的旋转方向以及蛇骨弯曲角度的大小。
该公开文件虽然可以做到控制前端蛇骨弯曲,但是对于实际的医疗场合,尤其是肾脏组织的观察,该设备的蛇骨体积太大,无法进入输尿管等狭小的空间,并且该设备结构需要放置于一个平台上才能使用,在内窥观察时很不方便,而且该设备不具有调节功能,牵引钢丝绳松紧不合适时无法及时调节,整体结构太过死板,原理可行,但是脱离医疗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窥镜牵引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窥镜牵引结构,包括插入病变部位用于窥视内部情况的前端旋转部,与外接设备连接用于固定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部,支撑其他构件的操作部外壳,所述前端旋转部靠近所述操作部外壳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操作部外壳连接并可沿其轴心转动的前端旋转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曲手轮,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外壳的内部用于控制所述前端旋转部进入器官组织后的偏转走向。
对弯曲手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弯曲手轮包括:封装在所述前端旋转部中且自所述前端旋转部延伸至靠近所述信号线连接部所在位置的牵引丝、固定在所述操作部外壳内且可以绕其自身中心转动的调节手轮,所述牵引丝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牵引丝分别从所述调节手轮的两侧绕过并固定在所述调节手轮上靠近所述信号线连接部的位置,所述调节手轮转动时,两根所述牵引丝中的一根收紧,另一根放松,所述调节手轮反向转动时,两根所述牵引丝的伸缩状态交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手轮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牵引丝松紧程度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调节手轮端面上且对应两根牵引丝的两个间隙槽和设置于间隙槽内的位置调整块,其中,所述间隙槽上开设有多个卡位,所述位置调整块放置于所述间隙槽的一个所述卡位上,所述位置调整块的中心穿孔用于和对应的所述牵引丝绑定,每个所述位置调整块可以任意放置在所述间隙槽中的多个所述卡位上,通过改变所述位置调整块在不同所述卡位上的位置可以改变所述牵引丝的松紧程度;所述弯曲手轮还包括:轮柄,所述轮柄固定于所述调节手轮外侧壁上且穿过所述操作部外壳,且其暴露在壳体的外部,人手可以在壳体外部拨动所述轮柄并带动所述调节手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2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