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吸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2075.1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A61B1/015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吸引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吸引结构,包括插入病变部位用于窥视内部情况的前端,与外接设备连接用于固定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部,支撑其他构件的操作部外壳,所述前端靠近所述操作部外壳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操作部外壳连接并可沿其轴心转动的前端旋转部,按压吸引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外壳的一侧且靠近所述信号线连接部的位置,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前端连通,用于通过前端吸取组织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按压吸引机构,使得内窥镜在观察器官组织需要提取组织液进行分析化验时,可以直接通过内窥镜观察并提取该位置的组织液,避免了额外采用其他提取设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内窥镜吸引结构。
背景技术
内窥镜常用于医疗,是医务人员观察病变组织状态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内窥镜的探头经人体天然孔道伸入到患者组织中,以视频影像的方式直接观察病变组织,从而准确的判断组织的疾病情况,这是现有内窥镜的主要用途。但是在实际医务工作中,单纯对病变组织的视觉观察无法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有时需要配合病变组织分泌物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取部分组织液进行医学化验,当前对组织液的提取工作都是通过额外的抽取设备对病变组织的组织液或其他成分进行提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情分析用时的延长,而且对于特殊部位的取样,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病变组织观察时,对组织液的提取需要采用额外设备,延误病情分析时间的同时导致操作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窥镜吸引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窥镜吸引结构,包括插入病变部位用于窥视内部情况的前端,与外接设备连接用于固定信号线的信号线连接部,支撑其他构件的操作部外壳,所述前端靠近所述操作部外壳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操作部外壳连接并可沿其轴心转动的前端旋转部,按压吸引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外壳的一侧且靠近所述信号线连接部的位置,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前端连通,用于通过前端吸取组织液;所述按压吸引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外壳内用于截止管路中的组织液外流的硅胶圈,以及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外壳外部用于打开硅胶圈使组织液可以外流的按压柄。
对硅胶圈和按压柄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硅胶圈为医疗或食品级硅胶,所述硅胶圈的中心位置预留有切口,该切口贯穿所述硅胶圈的两个端面,且该切口优选Y型切口,所述按压柄为中心留有通孔的L型异型管,其下端设置有插入Y型接口的尖头,所述按压柄的尖头插入所述硅胶圈的中心切口之后,所述硅胶圈的中心切口打开,并连通所述硅胶圈底部的管路与其上部的所述按压柄通孔;考虑到实际操作过程,所述按压柄远离尖头的部位用于连通外接的抽液泵,且该部位的管路外形设置为S型结构,用于避免人工操作时该部位对人手的干涉。
为了使本结构可供实施,所述按压吸引机构还包括:支撑所述硅胶圈的按压底座与设置于按压底座外侧的回复弹簧,所述按压底座固定于所述操作部外壳的内部且设置于所述硅胶圈底部,所述按压底座的中心开有孔道,且该孔道与所述硅胶圈的回转中心同轴,所述回复弹簧套在所述按压底座的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按压底座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柄接触,所述按压柄受到外力下压时会压缩所述回复弹簧,外力卸载后,所述按压柄会在所述回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下压前的原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压柄的外圈,且设有夹头的位置开设有一圈用于稳定所述回复弹簧避免其压缩回复过程中脱节的弹簧卡环,所述弹簧卡环与所述按压柄连接并固定,所述回复弹簧位于所述弹簧卡环内。
所述按压吸引机构与所述前端之间设置有分流支管,所述分流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按压吸引机构的中心通孔连通,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前端的中心通孔连通,用于为所述按压吸引机构吸取器官组织中的组织液提供一条管路。
优选的,所述按压柄为医用不锈钢手柄,所述按压底座为医用不锈钢底座,所述分流支管为医用塑料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2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