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穿快脱战术防弹衣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3588.4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成;戴日彬;陈省献;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穿快脱 战术 防弹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穿快脱战术防弹衣,包括前身本体和后身本体,所述前身本体远离后身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前身防弹插板袋,所述前身防弹插板袋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腰部防护插扣扣头,所述后身本体远离前身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后身防弹插板袋,所述后身防弹插板袋的两侧均连接有腰围,所述腰围远离后身防弹插板袋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前腰防护插扣扣头卡接的插扣钎子,所述后身本体的上部连接有肩部长短调节带,所述肩部长短调节带与前身本体通过插扣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防护,而且具有在使用者急需将防弹衣脱掉时,能够方便且容易的将其脱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穿快脱战术防弹衣。
背景技术
随着军警用品技术的发展,个人防护用品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从冷兵器时代护甲演变而来的防弹衣,一经问世便吸引了军队及警察部门的目光。而随着防弹衣以及枪支弹药的发展和民间持枪数量的不断增加,防弹衣迅速向民间使用者普及。由于民间使用者基数较大,因此现今已有大量的各种防弹衣投入市场。而民用防弹衣以防弹背心为主,无法为使用者的手臂、颈部、腹部以及裆部提供有效的保护,这也造成了一些人因颈部、腹部中弹而丧命。而对于现有军警用防弹衣尽管也有可以防护颈部和腹部的防弹衣,但大多数军警用防弹衣不具备手臂防护的功能,导致使用者会因手臂受伤作战能力降低而丧失。而现有军警用防弹衣,由于结构复杂,在使用者需要迅速脱掉防弹衣时往往无法满足使用者快速脱掉防弹衣的要求,尤其是在防弹衣被击穿,使用者受伤急需进行手术时,由于防弹衣脱除比较麻烦,延误了伤者的救治,从而会被伤者造成后遗症甚至殒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穿快脱战术防弹衣,不仅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防护,而且具有在使用者急需将防弹衣脱掉时,能够方便且容易的将其脱掉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穿快脱战术防弹衣,包括前身本体和后身本体,所述前身本体远离后身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前身防弹插板袋,所述前身防弹插板袋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腰部防护插扣扣头,所述后身本体远离前身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后身防弹插板袋,所述后身防弹插板袋的两侧均连接有腰围,所述腰围远离后身防弹插板袋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前腰防护插扣扣头卡接的插扣钎子,所述后身本体的上部连接有肩部长短调节带,所述肩部长短调节带与前身本体通过插扣本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头部穿过前身本体和后身本体之间,此时肩部长短调节带将会处于肩部用于支撑前身本体和后身本体,随后拉动腰围进而带动插扣钎子卡入前腰部防护插扣扣头内,实现与人腰部的快速卡接,从而达到快速方便且容易的将其脱掉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肩部长短调节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通过魔术贴粘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完毕后让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利用魔术贴粘合在一起实现调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身防弹插板袋设置有多个前身模块条,所述后身防弹插板袋同样设置有多个后身模块条,所述腰围朝向后身防弹插板袋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围利用魔术贴与后身防弹插板袋粘贴,可根据穿戴者的腰部的胖瘦调节腰围与防弹插板袋之间的相对位置,前身模块条和后身模块条用于放置随身携带物,释放双手,在需要使用时,从前身模块条或后身模块条上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身本体和后身本体之间连接有肩部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添设肩部护垫,在使用肩部支撑防弹衣的过程中增加支撑面积,增加肩部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肩部长短调节带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肩部长短调节带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有救生拉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3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化房屋建筑用屋面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氰胺废渣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