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患者颈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4243.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金婉婉;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 患者 颈部 固定 装置 | ||
一种急诊患者颈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颈部固定装置不便观测患处,及使用时无法调节长度的问题;包括两个半圆环形且开口相对的底座,两个底座后侧铰接连接且可组成圆环,两个底座外侧分别设有U形且开口向下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前端拆卸连接,两个底座上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套筒,两个套筒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上端分别设有半圆环形的上座,两个上座开口相对且其后侧铰接连接,两个上座上端分别设有仿人体下颌形的支座,两个支座相对端分别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科辅助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诊患者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急诊中对于颈部受伤的患者,通常需要对其颈部进行固定,而现有的颈部固定装置将患者颈部严密包裹,在对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检查时,需要将颈部固定装置去除后才可对患者颈部进行治疗,而在患者颈部未康复时拆去固定装置,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且来回的拆卸固定装置,过程十分不便。并且现有的固定装置无法根据患者颈部的长短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用时易造成患者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急诊患者颈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颈部固定装置不便观测患处,及使用时无法调节长度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半圆环形且开口相对的底座,两个底座后侧铰接连接且可组成圆环,两个底座外侧分别设有U形且开口向下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前端拆卸连接,两个底座上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套筒,两个套筒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上端分别设有半圆环形的上座,两个上座开口相对且其后侧铰接连接,两个上座上端分别设有仿人体下颌形的支座,两个支座相对端分别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可满足不同颈长患者的使用要求,设置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板,可满足不同胖瘦患者的使用要求,在对患者治疗时,只需打开弧套即可完成颈部的暴露,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并且在对患者颈部进行治疗时仍然保持颈部的固定状态,便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切后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两个半圆环形且开口相对的底座1,两个底座1后侧铰接连接且可组成圆环,两个底座1外侧分别设有U形且开口向下的固定板2,两个固定板2前端拆卸连接,两个底座1上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上的套筒3,两个套筒3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杆4,两个支撑杆4上端分别设有半圆环形的上座5,两个上座5开口相对且其后侧铰接连接,两个上座5上端分别设有仿人体下颌形的支座6,两个支座6相对端分别设有与其形状相同且可左右移动的支撑板7。
为了使两个固定板2前端拆卸连接,所述的左侧的固定板2前端设有口字形的卡扣8,右侧的固定板2前端设有可插入卡扣8内的卡爪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4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