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7351.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3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钊;张猛;马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田恩涛;柯宏达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地下 结构 外墙 基础 连接 节点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墙和基础;叠合墙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体,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间隔平行竖直设置形成空腔,其中第一侧板长于第二侧板;连接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板设置在基础一端并延伸至基础底面;以及第二侧板设置在基础顶面上。本公开的连接节点既可满足地下室外墙对于受力及防水的特殊要求,又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开挖量,减少了现场模板支设、墙体钢筋绑扎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下结构大部分采用现浇结构,现浇结构施工时基坑开挖面大,工期长,施工现场支设模板、绑扎钢筋等工序工作量巨大,人工需求大,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效率。
装配式建筑具有人工需求少、建设速度快、成品质量好等优点,但现有的装配式结构体系大多数为预制实心构件,应用于地下结构时,面临结构抗弯承载力及防水性能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预制叠合墙作为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应用于地下结构中,可以解决现浇结构及传统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大部分弊端。但现阶段市场上并没有一种适合叠合墙应用于地下结构的连接节点,同时满足地下结外墙构特殊的受力及防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叠合地下结构外墙与基础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墙和基础;
所述叠合墙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体,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间隔平行竖直设置形成空腔,其中第一侧板长于第二侧板;
所述连接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基础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基础底面;以及
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基础顶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及钢筋网片;
所述第一竖向钢筋埋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中沿第一侧板竖向设置;
所述第二竖向钢筋埋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中沿第二侧板竖向设置;以及
所述钢筋网片沿所述叠合墙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钢筋网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钢筋和第二竖向钢筋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竖向钢筋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至基础内部作为锚固钢筋锚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锚固钢筋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长度不大于所述叠合墙总厚度;
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基础底面之上;以及
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套筒,
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通过套筒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搭接钢筋,
所述搭接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础内;
所述搭接钢筋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第二竖向钢筋搭接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搭接钢筋设置在所述基础内的一端还设置有增强连接强度的增强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增强部为设置在搭接钢筋端部的弯折结构、凸起结构和/或加粗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7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垃圾分拣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气动折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