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粘粘扣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8427.4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诚;党炜昌;黄江东;郑国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7/08 | 分类号: | D03D27/08;D03D49/06;D06C13/08;A44B1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熊思远 |
地址: | 52399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粘粘扣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粘粘扣带,包括:底面组织,其由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经沉浮交织而成,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的经组织点位于不同横行的纬纱上;毛圈经纱,其沿经向以波浪状形式织入所述底面组织,所述毛圈经纱包括毛圈部与底部,所述毛圈部凸出于所述底面组织表面,所述毛圈部由相邻两根底面经纱夹持,所述底部与所述底面组织紧密连接;钩部,其由毛圈部的圈弧切割后形成。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粘扣带粘合牢度强、可耐受撕拉性能强,满足了市场上对粘扣带束紧度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物织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粘粘扣带。
背景技术
粘扣带广泛应用于鞋材及箱包领域,粘扣带的粘合原理是具有钩环的粘扣带及具有绒毛面的被粘扣带相互粘扣,因此钩环的密度、大小以及钩环的角度都是决定粘扣带粘合牢度的影响因素。现有的粘扣带的钩面易发生起毛和断钩等问题,不仅难以满足产品的束紧功能,而且还存在粘合牢度不够,粘合寿命短。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对粘扣带在提高其粘合性能方面作出进一步改进,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粘粘扣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粘粘扣带,其特征在于:底面组织,其由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经沉浮交织而成,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的经组织点位于不同横行的纬纱上;毛圈经纱,其沿经向以波浪状形式织入所述底面组织,所述毛圈经纱包括毛圈部与底部,所述毛圈部凸出于所述底面组织表面,所述毛圈部由相邻两根底面经纱夹持,所述底部与所述底面组织紧密连接;钩部,其由所述毛圈部的圈弧切割后形成。
粘扣带的钩部由毛圈经纱的毛圈部经切割后形成,钩部的大小为毛圈部一半的圆弧,使得钩部的钩环长度较长,钩部独立的圈柱辅助钩环抓住毛面,使其撕拉时绒毛不易从钩环内脱出,并利用相邻两根底面经纱组织点的变换对毛圈经纱的毛圈部进行夹持,使得每个毛圈部的两个夹持点位于斜线上,而不是垂直线上,使得钩部的钩环角度也是倾斜的,利于更好的抓住毛面,并且同一个毛圈部切割后形成的两个钩部的钩环相对设置,也能增加钩部抓取绒毛的数量,从而提高粘扣带的粘合牢度和耐受撕拉次数,以满足市场上对粘扣带束紧度多样的产品需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圈经纱为480D牛筋线,所述底面经纱与底面纬纱为500D的66尼龙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面经纱与所述毛圈经纱平行并列织入粘扣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粘扣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粘扣带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粘扣带的织造示意图。
附图中:100-底面组织、200-毛圈经纱、300-变速罗拉、400-第二综丝、500-固定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粘粘扣带作出如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8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耦合法油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幕墙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