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1181.6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江健涛;江海河;程庭清;吴先友;王礼;崔庆哲;魏蒙恩;熊正东;姜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3/123 | 分类号: | H01S3/123;H01S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模 激光 静态 输出 切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它的调Q和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的输出光路垂直,切换部件由与步进电机(14)同转轴(21)、反射镜(19)和通孔(20)与转轴(21)等距的切换板(13),以及配接的光电传感器(15)组成,切换板(13)与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的输出光路呈40‑50°角,且调Q铒激光组件输出光路和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输出光路的交点位于反射镜(19)面上,第一、二聚光腔内的氙灯(5,10)、调Q晶体(2)与含调Q驱动器的激光电源(16)电连接,光电传感器(15)和步进电机(14)与监控器(18)、监控器(18)与含调Q驱动器的激光电源(16)电连接。它极易于广泛地商业化应用于切换铒激光的动静态输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
背景技术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的激光器,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其它领域的技术发展。输出波长3微米的铒激光因其波长位于水和羟基磷灰石的强吸收峰附近,从而可将其用于眼角膜、牙齿和骨骼等组织的精准切削。可输出静态(自由振荡)和动态(调Q)两种模式激光的铒激光器,在静态输出时,可以获得高工作频率和高输出能量,在组织消融中可获得较高的效率,但由于获得的激光脉冲的宽度较宽,容易造成热损伤;在动态输出时,可以获得窄脉冲宽度的激光,不易获得高频率和高能量,虽然降低了消融的速度,但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热损伤。铒激光器的两种工作模式各有优劣,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为此,人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205279U于2015年3月11日公告的本申请人的一种用于2.79μm铒激光动静态切换及频率调制的装置。该专利中记载的装置为于调Q铒激光器的调Q开关与激光棒之间设置可控挡板,该可控挡板的中心与电机轴连接、其上置有的与中心等距的反射镜和通孔的运动轨迹均位于激光器的振荡回路中,电机和光耦以及激光电源均与中心控制器电连接;需切换输出时,中心控制器通过电机将反射镜或通孔置于激光器的振荡回路中,以得到静态的或动态的铒激光输出。这种装置虽可获得静态或动态的铒激光输出,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于激光振荡器的腔内插入挡板会改变腔长,从而影响腔内的损耗,降低激光器输出的能量;其次,在输出静态铒激光时,挡板上的全反镜作为激光振荡器的后腔片,对电机切换的机械精度的要求很高,极难保证输出激光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由铒激光部件和切换部件组成,特别是:
所述铒激光部件由输出光路相垂直的调Q铒激光组件和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组成;
所述切换部件由与步进电机同转轴、其上置有的反射镜和通孔与转轴等距的切换板,以及与切换板配接的光电传感器组成;
所述切换板与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的输出光路呈40-50°角,且调Q铒激光组件输出光路和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输出光路的交点位于反射镜面上;
所述调Q铒激光组件中的第一聚光腔内的氙灯和调Q晶体,以及自由振荡铒激光组件中的第二聚光腔内的氙灯均与含调Q驱动器的激光电源电连接;
所述光电传感器与监控器的输入端、步进电机经步进电机驱动器与监控器的输出端、监控器的输出端与含调Q驱动器的激光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用于双模式铒激光动静态输出切换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调Q铒激光组件为第一激光棒的一端置有第一输出腔片、另一端依次置有调Q晶体和第一全反腔片,第一激光棒的侧面置有第一聚光腔内的氙灯。
优选地,第一激光棒与第一输出腔片间置有四分之一波片、与调Q晶体间置有起偏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1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玩具锐利边缘测试仪的胶纸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环网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