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4719.9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1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常军;王一龙;马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恒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周游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面 虹吸 排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水平放置,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该新型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排水效率高,具有良好防护措施减小清理次数,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属于虹吸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屋面上雨水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是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1%-3%的坡度,安装还复杂,雨水量较大时有时会出现排水不及时等问题,虽然传统虹吸式排水系统比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现在虹吸排水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建筑的高度太高,立管长度太长,立管中的水向下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将会严重冲击地表建筑,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排水系统负压超标,对立管中向下的水流没有缓冲措施,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水流通过入水漏斗进入连接管并进入悬吊管内,再流入立管中,此时水流将经过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对向下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所述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所述悬吊管水平放置,所述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所述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分别固定在立管的内部上,且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的长度依次增长。
优选的,所述入水漏斗的顶部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入水漏斗与出水口均呈喇叭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悬吊管的内径之比为1:2,所述悬吊管与立管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在悬吊管上设有夹持块。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包括入水漏斗,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入水漏斗的底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悬吊管连接,悬吊管水平放置,悬吊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管密封连接,立管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上方在立管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缓冲片、第二缓冲片和第三缓冲片;该新型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排水效率高,具有良好防护措施减小清理次数,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入水漏斗;2、连接管;3、悬吊管;4、法兰;5、立管;6、第一缓冲片;7、第二缓冲片;8、第三缓冲片;9、出水口;10、夹持块;1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恒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恒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4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溅渣护炉用混喷装置
- 下一篇:一种螺纹保护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