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靶向纳米微粒絮凝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9405.8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7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烨;封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百利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52;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纳米 微粒 絮凝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靶向纳米微粒絮凝处理系统,解决了处理效率和合标的问题,至少包括调节污水pH值的反应调节腔、初步形成絮状物的絮凝腔、增强靶向絮体重力的混合腔、进一步增强靶向絮体沉降作用的分离腔、供沉降分离的沉淀池、过滤后最终积蓄的清水池、所述反应调节腔、絮凝腔、混合腔、分离腔、沉淀池和清水池依次连接布置、所述絮凝腔内投加有靶向絮凝剂,所述混合腔内投加有靶向纳米微粒,由于靶向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磁性,在加入含油污水后,比其他工艺处理后的效果相对优异,大大减轻了后续生化的负荷,保证了其运行的稳定性,满足整个污水装置分级控制的要求或后续处理设备的进水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靶向纳米微粒絮凝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滋养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从各个方面为人类社会服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人类能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大类。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和胶体的。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主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
而絮凝沉淀工艺是目前石油、化工污水中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及后续处理环节,但传统的絮凝沉淀工艺停留时间较长,表面负荷小,反应速度慢、效率低,虽然能够除去污水中的磁性物质,但是不利于后续所得磁性物质的利用,且处理不彻底,这还使得该工艺段在工厂中占用了很大比例的用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纳米微粒絮凝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向纳米微粒絮凝处理系统,至少包括:
调节污水pH值的反应调节腔;
初步形成絮状物的絮凝腔;
增强靶向絮体重力的混合腔;
进一步增强靶向絮体沉降作用的分离腔;
供沉降分离的沉淀池;
过滤后最终积蓄的清水池;
所述反应调节腔、絮凝腔、混合腔、分离腔、沉淀池和清水池依次连接布置;
所述絮凝腔内投加有靶向絮凝剂,所述混合腔内投加有靶向纳米微粒,所述分离腔内加有助凝剂,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设有管道过滤器。
所述沉淀池和混合腔之间设有污泥回流泵。
还包括纳米微粒分离器,所述纳米微粒分离器与沉淀池相连接。
还包括纳米微粒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所述纳米微粒分离器、纳米微粒回收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纳米微粒装置又与混合腔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百利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百利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9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