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6292.4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2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岳东北;高洪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3/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生物 滤池 以及 分散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
池体(21),
多个第一隔板(221),所述多个第一隔板(221)沿所述池体(21)内的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21)内,所述第一隔板(221)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221)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221)的高度;
多个第二隔板(222),所述多个第二隔板(222)沿所述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21)内,所述第二隔板(222)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交替排列,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在所述池体(21)内分隔出交替排列的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所述好氧处理区(27)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221),所述好氧处理区(27)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222),所述厌氧处理区(28)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222),所述厌氧处理区(28)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222)的下端设置有镂空部(222a),水能够通过所述镂空部(222a)由所述好氧处理区(27)流向所述厌氧处理区(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21)的上端部设置有布水部(221a),所述布水部(221a)能够使水流均匀地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21),由所述厌氧处理区(28)流向所述好氧处理区(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1)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相对于所述池体(21)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设置,使所述好氧处理区(27)和所述厌氧处理区(28)相对于所述池体(21)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区(27)沿所述池体(21)的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厌氧处理区(28)沿所述池体(21)的周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区(27)和所述厌氧处理区(28)内均设置有填料,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填料的高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1)连接有进气管道(25),所述进气管道(25)连通到所述池体(21)内的位于所述填料上方的空间。
8.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预处理设备(1),所述预处理设备(1)包括隔油沉渣池(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备(1)还包括预处理池(11),所述隔油沉渣池(12)设置于所述预处理池(11)内,所述隔油沉渣池(12)设置有间隔部(121),所述间隔部(121)将所述隔油沉渣池(12)分为第一处理空间(122)和第二处理空间(123),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内均设置有填料,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镂空,使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进入所述隔油沉渣池(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连通,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与大气连通,使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与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处理后的水能够流入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而被进一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62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斜顶的潜水浇口入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宫寒贴运输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