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7077.6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2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相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0 | 分类号: | B01D53/40;B01D53/78;C02F1/66;B01F7/18;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下端左右部和下端前后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台上端左部穿插安装有初级废处装置,且初级废处装置左端焊接有进气管,所述初级废处装置上端安装有连接框,且连接框上端固定安装有二级废处装置,所述二级废处装置上端右部焊接有出气管,所述支撑台上端右部穿插安装有废液处理装置,且废液处理装置下端右部焊接有出液管,所述初级废处装置下端右部和废液处理装置下端左部共同安装有连接弯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在整个装置上设置初级废处装置配合使用二级废处装置,提高了酸雾废气的处理效率,并通过设置废液处理装置,提升了废弃物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向外排放的烟雾越来越大,而这些烟雾里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这样排放出去会对大自然产生极大的破坏,为了保护环境工厂会使用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对酸雾进行处理,现有的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大多数将废气直接通入装置中,使用喷洒检液进行处理,且废气处理大多数为单级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以及处理后产生的废液也是直接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酸雾废气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酸雾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下端左右部和下端前后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台上端左部穿插安装有初级废处装置,且初级废处装置左端焊接有进气管,所述初级废处装置上端安装有连接框,且连接框上端固定安装有二级废处装置,所述二级废处装置上端右部焊接有出气管,所述支撑台上端右部穿插安装有废液处理装置,且废液处理装置下端右部焊接有出液管,所述初级废处装置下端右部和废液处理装置下端左部共同安装有连接弯管。
优选的,所述初级废处装置包括一号框,所述一号框内左框壁穿插安装有L型弯管,且L型弯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散框,所述分散框下端等距离穿插连接有若干组分散管,所述一号框内镶嵌有散热环板,所述L型弯管左端和进气管的右端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二级废处装置包括二号框,所述二号框内上部和下部均固定安装有分子筛网,所述二号框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框,所述二号框上端右部和出气管的下部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一号框的上端和二号框下端均为开通结构且开口尺寸相同,所述一号框的上端和二号框下端分别对应和连接框的下端和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且一号框和二号框及连接框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废液处理装置包括三号框,所述三号框上端中部穿插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三号框上端右部焊接有进料管,所述三号框下端右部和出液管的上部焊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一号框下端右部和三号框下端左部分别对应与连接弯管的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整个装置上设置初级废处装置,将废气通过进气管依次进入L型弯管和分散框,并通过多组分散管的分散作用将废气分散进入一号框和框内碱液进行中和反应,增加了气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面积,并通过散热环板进行反应后的散热,使中和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2、设置二级废处装置,对初级处理后的废气通过两组分子筛网和活性炭框的吸附效果将残留的少量酸雾进行二级处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3、设置废液处理装置,将初级废处装置中的处理液通过连接弯管输送到三号框内,使用电机带动搅拌杆对废液进行搅拌使废液的中和反应充分发挥,以便得到盐产物,提升废弃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相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相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7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