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应用备用汽源的小机进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8496.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陆陆;虞国平;牟文彪;胡伯勇;何郁晟;钟文晶;沈雪东;李恩长;陆豪强;张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7/24 | 分类号: | F01D17/24;F01D21/00;F01D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应用 备用 小机进汽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应用备用汽源的小机进汽控制装置,包括:备用汽源、进汽电动门、供气压力调整门、四抽、供汽母管压力测量装置、小机速关阀、小机调门、小汽轮机、给水泵和相应的管道;备用汽源通过管道与进汽电动门的入口相连;进汽电动门的出口与供气压力调整门通过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类具有汽动给水泵系统的大型火电机组上。本实用新型可在特殊及事故工况下,如给泵RB发生时,保证汽动给水系统的供汽品质,维持给水泵的出力正常,避免给水流量过低,达到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给水领域,尤其包括基于应用备用汽源的小机进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汽动给水泵作为火电机组的重要辅机,承担着保证锅炉给水的任务,其正常运行对于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汽动给水泵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水泵入锅炉内进行换热,最终生成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汽动给水泵系统一般由汽源、小机速关阀、小机调门、小汽轮机、给水泵及相关管道构成,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汽动给水泵主要工作原理及流程如下:汽动给水泵采用汽轮机的第四段抽汽作为汽源,蒸汽通过小机速关阀和小机调门后进入小汽轮机膨胀做功,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小汽轮机的旋转机械能,并进一步带动给水泵旋转,向锅炉供水。在该系统中,小机速关阀的主要作用是在给泵系统异常及事故情况下快速切断小汽轮机进汽,保证系统及设备的安全。小机调门则用于调节小机的转速,其根据指令对小机的进汽流量进行控制,进而调整小机的转速和出力,达到控制给水流量、满足锅炉给水需求的目的。而蒸汽在小机内膨胀做功后将通过排汽管路排至凝汽器。
目前汽动给水泵的汽源多取自汽轮机第四段抽汽,其供汽量及供汽主要参数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小汽轮机的正常运行。但当机组发生RB时,特别是给泵发生RB时,负荷快速下降,仅仅采用四段抽汽将无法满足给水出力需求,可能严重威胁给水系统的运行安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当亚临界机组发生给水泵RB时,在不启动电动给水泵的前提下,仅靠单侧汽泵运行将很难保证机组给水系统的运行安全,极易造成机组非停。而造成的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RB工况下小汽轮机汽源供汽品质的快速下降。当发生RB时,机组为保证机组的运行安全,控制系统往往发出指令直接停运若干台制粉系统,因而使得锅炉炉膛内燃烧强度的迅速下降。随着燃烧的迅速减弱,锅炉的产汽量和机组负荷也将不可避免地下降,而且RB过程中汽轮机的调门也会关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机组四段抽汽的压力、温度及抽汽量等关键参数在RB过程中不断降低,小汽轮机供汽的能量品质和供汽量将在此情况下迅速下降,并最终威胁到汽动给水泵的正常出水和锅炉给水流量,进而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因此,RB过程中抽汽能量的下降是造成运行给泵出力受限、影响给水系统和机组运行安全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是当前单汽源供汽的汽动给水系统中一项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缺陷和短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基于应用备用汽源的小机进汽控制装置。
这种基于应用备用汽源的小机进汽控制装置,包括:备用汽源、进汽电动门、供气压力调整门、四抽、供汽母管压力测量装置、小机速关阀、小机调门、小汽轮机、给水泵和相应的管道;
备用汽源通过管道与进汽电动门的入口相连;进汽电动门的出口与供气压力调整门通过管道相连;四抽与小机速关阀的入口间的管道上按四抽、供气压力调整门、供汽母管压力测量装置、小机速关阀的顺序依次设有供气压力调整门和供汽母管压力测量装置;小机速关阀的出口与小机调门的入口通过管道相连;小机调门的出口与小汽轮机的入口通过管道相连;小汽轮机与给水泵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汽源取自机组的冷再或辅汽,能够供给品质稳定且参数满足要求的蒸汽。
作为优选,在正常工况下,进汽电动门及供气压力调整门均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8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的防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