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增益模块的光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9405.6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9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迟荣华;田婧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瀚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G02F1/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向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增益 模块 光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增益模块的光学结构,包括输入端口接隔离器的输入端,隔离器的输出端接第一光纤光栅的输入端,第一光纤光栅输出端接第一合波器的信号端,第一合波器的反射端接第二合波器的反射端;第一合波器的公共端接掺铒光纤的一端,掺铒光纤的另一端接第二光纤光栅的输入端,第二光纤光栅的输出端接第二合波器的信号端;第二合波器的公共端接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同纤远程遥泵放大的情况,在不增加远程泵浦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远程增益模块的增益,延长该远程增益模块与远程泵浦端之间的距离,进而延长无中继系统的单跨段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适合用于无中继光传输系统中同纤远程放大的情况,可以提高远程增益模块的增益。
背景技术
在海底传输或陆地上的特殊应用场合,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在传输链路中建立有源中继及监控系统;或者使用有源中继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让运营商无法承受,这时就必须要增大单跨距无中继系统的传输距离。无中继传输系统距离最主要的受限因素有:信号功率受限(接收端信号功率太低,无法满足接收机的最低灵敏度要求),光信噪比(OSNR)受限,色散受限和非线性受限(例如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等)。
远程放大器的增益模块通常置于传输线路中间,当传输信号进入增益模块时候,其功率一般比较低,信号需要放大才能进一步传输至接收端。远程放大器的泵浦光与其远程增益模块分离,需要通过一段传输光纤送至远程增益模块。同纤传输的时候,泵浦光通常位于接收端,泵浦光从反向送到远程增益模块。对于放大器而言,反向泵浦的噪声系数一般比较高。另外,当传输光纤长度过长时,送至远程增益模块的光功率很小,在增益模块中产生的增益就小;当传输光纤长度过短时,虽然到达远程增益模块的泵浦光功率比较大,但是对无中继传输距离的延长效果有限,所以需要设想各种办法提高增益模块的增益,方法之一就是进一步增大发射端(接收端)的远程泵浦功率,但是当泵浦功率超过1W时就会在光纤中产生严重的自发拉曼激射,对传输信号造成干扰,导致传输系统出现误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增益模块的光学结构,尤其适用于同纤远程放大的情况,在不增加远程泵浦功率的情况下,可大大的提高远程光放大器的增益,延长该远程增益模块与接收端(远程泵浦端)之间的距离,进而延长无中继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其作用是不仅能够提高泵浦使用效率,而且能够节省系统成本。
一种远程增益模块的光学结构,包括:
输入端口、隔离器、第一光纤光栅、第一合波器、掺铒光纤、第二光纤光栅、第二合波器及输出端口;
所述输入端口接隔离器的输入端,隔离器的输出端接第一光纤光栅的输入端,第一光纤光栅输出端接第一合波器的信号端,第一合波器的反射端接第二合波器的反射端;第一合波器的公共端接掺铒光纤的一端,掺铒光纤的另一端接第二光纤光栅的输入端,第二光纤光栅的输出端接第二合波器的信号端;第二合波器的公共端接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地,第一光纤光栅和第二光纤光栅均为反射型,其反射中心波长为1533nm,反射率为95%,3dB带宽为0.2nm。
进一步地,远程增益模块放大的信号波长范围为1570~1610nm;
进一步地,掺铒光纤为L波段掺铒光纤,在1530nm处的吸收效率为25~30dB/m,长度为7m。
进一步地,第一合波器(4)的反射端与第二合波器(7)的反射端直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该远程增益模块适合同纤传输的无中继远程遥泵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瀚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瀚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9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弱电智能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触摸屏TP玻璃盖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