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1568.8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慧;柯爌琼;郭志鑫;王习品;刘瑞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含油 污水 集中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破乳池出水口与溶气气浮机进水口连通,油回收池设置在破乳池一侧,溶气气浮机顶部的出油口均与油回收池连通,溶气气浮机出水口与兼氧池上部的进水口连通,兼氧池的出水口与IC厌氧塔底部进水口连通,IC厌氧塔上部出水口依次通过好氧池和曝气生物滤池与产水池连接,IC厌氧塔顶部出气口连接沼气收集罐;产水池出水口与超滤系统进水口连通,超滤系统产水口连通纳滤系统进水口,纳滤系统产水口与回用水池连通,超滤系统和纳滤系统浓水口均与兼氧池连通。“兼氧池+IC厌氧塔+好氧池+曝气生物滤池”组成的生化系统,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在82%以上,远远高于传统的生化系统,同时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船舶污水的零排放处理。
背景技术
船舶含油污水是指船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原油、燃油、润滑油和其他各种石油产品及其残余物的污水,包括机器处所油污水和含货油残余物的污水,主要来自于船舶洗舱水、船舶压载水和船舱舱底水。船舶洗舱水水量经统计是船舶载重量的20%左右,成分是油、泥、铁锈及微量的酚等,含油量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洗舱时需要高压热水冲洗,还使用洗涤剂,所以油水充分混合,乳化程度较高。船舱舱底水水量与船舶新旧、维修、停泊等有关,每年产生的水量一般为船舶载重量的10%左右,船底水分极其复杂,含有多种油分和机械杂质。中国是一个航运大国,船舶含油污水不加处理随意排放会对内河或沿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的平衡。鉴于此类含油污水的危害性,我国已将其列入《危险废物名录》HW08类。
船舶含油污水水量大、水中含有大量石油等化合物,污水中典型污染物包括燃油、清洁剂、含水膜和发泡剂等。目前,船舶含油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物化和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含油污水中的油无法回收利用;
(2)含油污水处理难度大,产水不易达标,处理后的废水无法回收利用;
(3)活性污泥法直接处理含油污水效率低、处理效果差,需要设置二沉池,占地面积大;
(4)常规膜处理含油污水易造成膜堵塞和浓水处理问题。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急需设计一种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处理过程油类和产水无法回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差、二沉池占地面积大、膜堵塞以及浓水处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含油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包括破乳池、溶气气浮机、油回收池、兼氧池、IC厌氧塔、沼气收集罐、好氧池、曝气生物滤池、产水池、超滤系统和纳滤系统;破乳池出水口与溶气气浮机进水口连通,油回收池设置在破乳池一侧,溶气气浮机顶部的出油口均与油回收池连通,溶气气浮机出水口与兼氧池上部的进水口连通,兼氧池的出水口与IC厌氧塔底部进水口连通,IC厌氧塔上部出水口依次通过好氧池和曝气生物滤池与产水池连接,IC厌氧塔顶部出气口连接沼气收集罐;产水池出水口与超滤系统进水口连通,超滤系统产水口连通纳滤系统进水口,纳滤系统产水口与回用水池连通,超滤系统和纳滤系统浓水口均与兼氧池连通。
进一步地,在破乳池底部外侧设置加热腔,在加热腔内设置燃烧器,沼气收集罐经过沼气纯化装置与加热腔内的燃烧器管道连通,在加热腔上侧设置烟气管。
另外,在破乳池内固定安装搅拌装置,在破乳池底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一侧上部设置与油回收池连通的出油口,破乳池上部进水口设置撇油器,撇油器包括L形刮板和水平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1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行夹具中自动固定产品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原料注入流道可更换的塑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