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1680.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3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冯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翔河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3/26;B32B1/06;B32B9/00;B32B9/04;B3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1361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用 高分子 聚乙烯 丙纶 防水 卷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易产生空隙及其耐用性低的技术问题。该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丙纶层和连接层,基层为聚乙烯层,丙纶层与基层复合为一体,连接层为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以水为分散介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跟卷材接触的时候,能够有效跟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发生二次反应,使渗透分子融入混凝土里面,从而实现二次防水,连接层将丙纶层和混凝土层紧密贴合,能够提高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还可提高卷材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防水卷材的耐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所用的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卷材跟混凝土直接接触,会影响卷材的寿命还有防水性能。
市场上已经出现的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等到卷材直接覆盖混凝土,混凝土和卷材中间会产生空隙,这样会有两种影响,第一就是防水卷材的寿命会大大缩短;第二就是防水的效果也会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易产生空隙及其耐用性低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易产生空隙及其耐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为聚乙烯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层下部的丙纶层,所述丙纶层与所述基层复合为一体;层叠设置于所述丙纶层下部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为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
优选地,所述基层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提高所述基层抗冲击能力的缓冲空腔。
优选地,所述缓冲空腔内填充有缓冲材料。
优选地,多个所述缓冲空腔沿所述基层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呈矩阵分布。
优选地,所述基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分基层,相邻两个所述分基层之间均设置有涤纶层,所述涤纶层包括交叉设置的经线和纬线。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分基层的边缘位置处均为相互缝合、粘合或热合。
优选地,所述基层远离所述丙纶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用于减缓所述基层老化的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硅胶布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侧边均向下延伸至所述丙纶层的下部,所述保护层侧边均与所述丙纶层侧边复合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卷材连接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和所述连接层下部均设置有隔离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用型高分子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包括基层、丙纶层和连接层,基层为聚乙烯层,丙纶层层叠设置于基层下部,并且与基层通过压合设备复合为一体。连接层层叠设置于丙纶层下部,连接层为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即相对于连接层直接与基层连接,增设丙纶层,能够使连接层的靠近基层一侧面贴合更加紧密,不易脱离。连接层为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以水为分散介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跟卷材接触的时候,能够有效跟渗透型水性聚氨酯涂层发生二次反应,使渗透分子融入混凝土里面,从而实现二次防水,连接层将丙纶层和混凝土层紧密贴合,能够提高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还可提高卷材防水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易产生空隙及其耐用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翔河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翔河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1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向调节座椅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辅助维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