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点粘连保护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3575.1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2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景国丰;于建辉;林浩;刘晓乐;刘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环球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点 粘连 保护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粘连保护接触器,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线圈,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动主触点,两个所述动主触点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安装外壳在动主触点的下方安装有与其匹配的两个静主触点,所述静主触点与动主触点之间设有与其匹配的中间主触点,所述衔铁与安装板之间设有活动环,两个所述中间主触点分别安装在活动环的两端,所述衔铁与活动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环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因发生主触点粘连导致负载不能及时断电而产生的各种事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点粘连保护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和灭弧装置组成。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
在工业领域中,大量的使用到接触器来控制电机等负载的通断。但有些时候接触器的触点会因为大负载或频繁动作而熔化粘连,导致负载无法与电路断开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接触器的触点会因为大负载或频繁动作而熔化粘连,导致负载无法与电路断开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触点粘连保护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点粘连保护接触器,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线圈,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动主触点,两个所述动主触点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安装外壳在动主触点的下方安装有与其匹配的两个静主触点,所述静主触点与动主触点之间设有与其匹配的中间主触点,所述衔铁与安装板之间设有活动环,两个所述中间主触点分别安装在活动环的两端,所述衔铁与活动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环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弹簧的弹力。
工作时,控制线圈及衔铁对主触点进行控制。当控制线圈通入控制电流后线圈吸引衔铁带动动主触点动作,然后动主触点与中间主触点接触,进而再使中间主触点与静主触点接触,从而导通电流。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二弹簧,使得中间主触点总是在与动主触点接触后才与静主触点接触,即该连接处总是先连接再通电,所以平时动主触点和中间主触点之间不发生电烧蚀。由此,当中间主触点和静主触点由于长期烧蚀而最终粘连时,动主触点和中间主触点依然可以可靠分离,从而保证电流被切断。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远离控制线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衔铁和活动环均滑动套接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也均套设在安装柱上,为了稳定衔铁的移动和弹簧压缩。
优选的,所述衔铁上方安装有动信号触点,所述安装外壳上安装有与动信号触点匹配的静信号触点,所述静信号触点与外部上位机电连接;在发生主触点粘连后,动主触点在复位时无法完全回到原位,导致动信号触点与静信号触点不能闭合,从而可以使上位机判断发生触点粘连。
优选的,所述安装外壳上安装有两个与静主触点匹配的接线端子,所述静主触点与接线端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主触点与静主触点之间设置中间主触点,使得中间主触点与静主触点之间产生粘连时,动主触点依旧可以与中间主触点分离,实现电路的断开,可有效防止因发生主触点粘连导致负载不能及时断电而产生的各种事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2、通过设置动信号触点与静信号触点,当粘连发生时,动信号触点与静信号触点不能闭合,可使上位机识别触点粘连的发生,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环球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环球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3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