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3723.X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0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启斌;李彦西;董绍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德庆上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1/04 | 分类号: | F28D11/04;F28C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地址: | 52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氨水 加工 降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包括壳体和集液仓,所述壳体的内部皆设置有集液仓,所述壳体的顶端插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插设有输出管,所述降温仓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顶端穿过降温仓延伸至降温仓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降温仓延伸至降温仓的内部与扇叶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液管转动使得分液管与不同位置的冷水接触,使得冷水对分液管的热量吸收的速度始终保持相同,使得吸热降温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使得壳体内部的水始终保持室温,使得壳体内部的降温效率始终保持稳定,避免壳体的内部的水因升温后降低了对氨水降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氨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水又称阿摩尼亚水,是氨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氨水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主要用作化肥,工业氨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降温操作,现阶段并没有专门针对氨水降温的装置,现阶段的对氨水降温是通过自然放置降温,降温速度较慢,且效率较低,使得加工的速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阶段并没有专门针对氨水降温的装置,现阶段的对氨水降温是通过自然放置降温,降温速度较慢,且效率较低,使得加工的速度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氨水加工降温装置,包括壳体和集液仓,所述壳体的内部皆设置有集液仓,且集液仓为两组分别位于壳体内部的上下两端,所述壳体的顶端插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插设有输出管,所述壳体的右侧安装有降温仓,所述降温仓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吸水管,且第一吸水管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一水泵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穿过降温仓延伸至降温仓的内部,所述降温仓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左侧安装有第二吸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顶端穿过降温仓延伸至降温仓的内部,所述降温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降温仓延伸至降温仓的内部与扇叶焊接固定。
优选的,两组所述集液仓的中间处均匀设置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上下两端皆与集液仓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输出管皆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进水管和输出管皆通过旋转密封件与集液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端焊接有分水盘,且分水盘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分水盘的底端均匀开设有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水管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表面的底端均匀焊接有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液管转动使得分液管与不同位置的冷水接触,使得冷水对分液管的热量吸收的速度始终保持相同,使得吸热降温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对氨水快速降温,提高生产的速度和制作加工的效率,使得壳体内部的水始终保持室温,使得壳体内部的降温效率始终保持稳定,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避免壳体的内部的水因升温后降低了对氨水降温的效果;
1、通过设置集液仓、分液管、第二水泵、第二吸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分液管将氨水分成多股,然后通过水和分液管将氨水的热量吸收,并通过降温仓的内部的水和叶片接触,推动集液仓和分液管转动,通过分液管转动使得分液管与不同位置的冷水接触,使得冷水对分液管的热量吸收的速度始终保持相同,使得吸热降温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对氨水快速降温,提高生产的速度和制作加工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德庆上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德庆上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3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