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4256.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孔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天诚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B01J3/00;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锐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1 | 代理人: | 张随 |
地址: | 454650 河南省济源***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主体、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以及第二导热油输送管道,所述反应釜主体包括有外层、内层,在所述外层以及内层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在内层上缠绕有若干条加热丝,在反应釜的顶部设有盖体;所述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的一端贯穿外层,另外一端连接保温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油输管道的一端贯穿外层,另外一端连接保温罐体的顶部;在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上沿导热油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泵体、第一电磁阀,在第二导热油输送管道上沿导热油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输送泵体。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反应釜,通过控制反应釜内的导热油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反应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反应釜在加热、蒸发、冷却过程中,一般通过加热反应釜内的导热油来实现加热,然后通过通入冷却水等来实现反应釜的冷却,而在冷却的同时也降低了导热油的温度,在进行新的反应时需要重新对反应釜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压反应釜,通过控制反应釜内的导热油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压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主体、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以及第二导热油输送管道,所述反应釜主体包括有外层、内层,在所述外层以及内层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在所述内层上缠绕有若干条加热丝,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有盖体;
所述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的一端贯穿外层,另外一端连接保温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油输管道的一端贯穿外层,另外一端连接保温罐体的顶部;
在所述第一导热油输送管道上沿导热油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泵体、第一电磁阀,在所述第二导热油输送管道上沿导热油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输送泵体。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盖体上设有物料进口、物料出口、搅拌电机以及减速机,所述搅拌电机转动连接减速机,在所述减速机上安装有搅拌杆。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还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在所述外层的内壁上,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外部控制器,所述外部控制器分别连接有加热丝、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输送泵体、第二输送泵体以及搅拌电机。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罐体内设有保温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加热时通过加热丝加热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导热油,将热量传到反应釜内,在加热完成后需要降温时,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二输送泵体将具有一定温度的导热油输送都保温罐体内保存,在进行二次反应时,通过开启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输送泵体将保存在保温罐体的导热油重新输送到内层与外层之间,而不需要对导热油重新从常温进行加热,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通过在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温度感应器,可实时感应当前导热油温度,在加热到相应温度时控制器立即控制加热丝停止工作,一方面防止加热温度过高影响反应,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在保温罐体内设有保温棉,增加了保温罐体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一种高压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天诚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天诚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4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物料混合运输设备
- 下一篇:一种醇醚残液的固化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