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药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4439.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5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邦医药科技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1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药学 实验 分析 药液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药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底部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杆、弧形板、第一刻度尺、支撑块、螺纹杆、螺纹块、第二刻度尺和活动槽的相互配合,使用于药理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便于精确取样,在取样之前就可先设定好需要量取药液的体积,之后,直接对药液进行取样,取样完成之后,后期进行实验时,直接将取样药液进行实验分析即可,取样过程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了药理学实验的工作进程,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理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药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在进行药理学实验的过程中,常需要对药液进行取样,常见的药液取样装置不便于精确取样,常见的药液取样装置虽然也是有刻度标识,但常常是使用者吸取药液的过程中去观察刻度标识,这就容易出现药液量取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出现,在后期实验时,还需重新量取精确体积的药液,增加了实验人员的工作负担,拖慢了药理学实验的工作进行,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药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具备便于精确取样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用于药理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不便于精确取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药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底部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壳体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刻度尺,所述壳体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壳体的背面且位于螺纹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刻度尺,所述螺纹块的底部与弧形板的顶部相互接触,所述弧形板内壁正面的左侧开设有活动槽。
优选的,所述吸液管的底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尘盖。
优选的,所述竖杆与壳体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竖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壁的凹槽内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靠近竖杆的一侧与其相互接触。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背面且对应弧形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靠近弧形板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杆、弧形板、第一刻度尺、支撑块、螺纹杆、螺纹块、第二刻度尺和活动槽的相互配合,使用于药理学实验分析的药液取样装置便于精确取样,在取样之前就可先设定好需要量取药液的体积,之后,直接对药液进行取样,取样完成之后,后期进行实验时,直接将取样药液进行实验分析即可,取样过程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了药理学实验的工作进程,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尘盖,可以对药液取样装置的内部空间进行保护,避免一些小杂物或灰尘进入取样装置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块和滚珠,起到了稳固竖杆的作用,保证竖杆可以平稳地进行上下运动,通过设置加固块,加固了活动杆与弧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邦医药科技中心,未经上海冠邦医药科技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4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