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5375.X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7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飞;钟叶;范建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远望谷锐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满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频 rfid 数据 智能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包括核心板和超高频RFID控制单元,所述核心板包括MCU、控制接口、通讯接口、音频接口、显示输出接口、存储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MCU分别与所述控制接口、通讯接口、音频接口、显示输出接口、存储单元、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板的控制接口与所述超高频RFID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轻便化、安装简单化、设备调试易操作且价格低廉,运维成本低,可以精准、高效地对数据进行采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智能采集器,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超高频 RFID 数据采集设备具有几个缺点:
1、安装方式:上位机通过网络或串口线与超高频 RFID 设备通讯,超高频 RFID设备与外围天线连接,线材较多外观影响美观,且设备需单独固定调试占用空间大,体积大笨重等问题,不利于大面实施安装。
2、设备调试:需分段分析定位问题浪费时间周期较长。
3、设备运维:需要现场维护,耗时费力。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人力成本不断增加费用不断的支出,技术革新成为各家公司首要任务,然而RFID数据化采集终端设备技术革新势在必行,结合市场反馈痛点需求,如何开发一款超高频 RFID 智能信息采集器,体积轻便化、安装简单化、设备调试易操作且价格低廉,运维成本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包括核心板和超高频RFID控制单元,所述核心板包括MCU、控制接口、通讯接口、音频接口、显示输出接口、存储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MCU分别与所述控制接口、通讯接口、音频接口、显示输出接口、存储单元、电源管理单元连接,所述核心板的控制接口与所述超高频RFID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接口包括RS232串口和TTL串口,所述通讯接口包括RJ45网口、4G模组接口、WIFIBT、USB/OTG,所述音频接口包括4P 1.25ph端子喇叭接口、预留mic 3.5mm 音频接口,所述存储单元包括闪存和内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J45网口采用10/100/1000 Base-T PHY,支持标准TCP/IP 协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 4G 模组接口采用标准SIM 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S232串口和TTL串口均采用4P 1.25端子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闪存的型号为H9CCNNN8JTBL-2G。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存的型号为KLMBG4GEAC-32G。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输出接口包括EDP、LVDS、HDMI。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管理单元采用DC9-24V 宽压输入模块或者STB 电源供电输入模块,内置锂电池供电输入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高频RFID控制单元采用Inpinj R2000 方案,外围接口采用1.0 间距16P 端子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轻便化、安装简单化、设备调试易操作且价格低廉,运维成本低,可以精准、高效地对数据进行采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频RFID数据智能采集器的硬件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远望谷锐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远望谷锐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53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井
- 下一篇:一种驱蚊指示牌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