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散热的纽扣电池控温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1152.4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诚;单智伟;李洒;黄耀迪;刘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5;G05D23/19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散热 纽扣 电池 测试 装置 | ||
水冷散热的纽扣电池控温测试装置,包括温控器和温控腔室两部分;温控腔室分为结构相同的正、负极温控腔;温控器的散热监测模块监测流经温控腔室的正、负极水冷头的冷却循环水水流的流速及温度状态;温控器的制冷片控制模块连接温控腔的正、负极制冷片,通过变换电流方向控制正、负极制冷片工作为制冷模式或加热模式;制冷片控制模块与温控器的散热监测模块通讯,当散热监测模块监测到循环水的流量或温度异常时,制冷片控制模块停止向正、负极制冷片供电;温控器的感温模块与正、负极温度传感器相连,并与制冷片控制模块通讯,对比测量的温度与设定值是否相同,控制模块启动或停止制冷片工作;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控温准确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冷散热的纽扣电池控温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速发展的新能源领域,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比能量的特性,从诸多种类的二次电池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热门的能量存储器件,在电动车、电动工具、电网储能方面大范围应用。美中不足的是,组成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通常只能工作在较窄的温度窗口,超出其温度窗口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坏。例如,在较低温度下工作,负极会发生严重的析锂,产生的锂枝晶可能刺穿隔膜,导致内部短路;在高温情况下,电极材料可能会发生相变,电解液发生挥发或者氧化,隔膜可能失效。但锂离子电池在应用中需要能够适用于较宽泛的温度范围。如在极寒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需要能够在-20℃仍然保持足够的电量;而在热带地区,或者电池自身在工作中的发热,要求电池在+50℃的温度下能够维持正常工作。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研究,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测试锂电池性能的方式是试制锂离子纽扣电池来进行测试,这样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对于纽扣电池的温度测试,一直采用将纽扣电池放入大型恒温腔的方式进行,恒温腔通常使用压缩机及冷风来降温,恒温腔的价格高、体积庞大、调温较慢、使用要求高,导致测试的效率较低,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因此针对纽扣电池的温度测试问题进行对比调研,通过关键词检索,专利号CN105700587A所列的专利就属于恒温腔测试类型,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专利CN103487761所示的锂离子温控装置,实际上只是锂离子电池感温腔,并不能实现实时控温;CN107887672和CN206180060所包含的内容,是电池热管理的一种控制策略,并非针对纽扣电池的温控装置。
小范围的温控中,尤其是小范围的制冷,半导体制冷片是适宜的技术手段,半导体制冷片又名热电制冷片,分为冷面和热面,在通电后可以在两面实现40℃左右的温差,持续通电产生类似于热量搬运的效果,变换电流方向,可以控制制冷片一面加热或制冷。针对半导体制冷片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如CN106486719A,是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动力电池控制系统,但并非用于纽扣电池测试。CN203689188U是一种针对半导体器件的制冷装置,但不需要对半导体材料通电,也只需要让待测材料单面控温,不能用于纽扣电池的测试。CN106876824所描述的装置取得一定的改进,但该装置对电池的电学测试复杂,不易实现;设置的绝缘层实际上会导致电池的温度测量失真;装置没有保温措施,所以温度难以降低和保持;且没有对制冷片做散热保护,容易发生损坏,因此装置整体的实用性不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效率高、体积小、控温范围广、控温准确且稳定、测试简便易行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冷散热的纽扣电池控温测试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控温准确且稳定、温度范围宽、电学测试易行、工作稳定性高的特点,利用水冷散热,可使纽扣电池电极壳保持在-30℃~60℃甚至更为宽泛的温度,并且可以在纽扣电池的正负电极壳实现较大温度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水冷散热的纽扣电池控温测试装置,包括温控器1和温控腔室两部分;温控腔室分为结构相同的正极温控腔2和负极温控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1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隐藏式纱网的断桥铝门窗
- 下一篇:滑板车折叠结构及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