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IC厌氧反应器布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1489.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4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玉;陈雯雯;刘英;李芸;沈延臻;栾贻宏;刘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熙海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邢腾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c 反应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布水设备,包括锥形壳体,所述锥形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所述锥形壳体内设置有贯穿该壳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锥形壳体内的部分沿其轴线呈螺旋状设置有多个进水支管,多个进水支管及进水管共同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上端凸出于椎体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经济优点,还具有布水均匀、不易堵塞的工艺优点,使污泥与污水的有机物充分混合接触,从而使IC厌氧反应器保持一个高效的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厌氧反应器布水设备。
背景技术
IC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内循环反应器,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类型,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当处理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第三代IC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IC厌氧反应器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如,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
现有IC布水器主要有如下以下结构:一管多孔式、分支一管多孔式、一管一点式、脉冲式。前两者虽然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存在布水不均和容易堵塞等缺点;第三种布水均匀、容易清理堵塞,但造价高;第四种布水均匀,但造价高。专利一: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系统及采用布水器(CN201610570057.4),该布水器布水管细小,存在进水悬浮物较高时容易堵塞等缺点。专利二:旋流布水器和厌氧反应器(CN201510470843.2),该布水器存在进水流量不稳定时,流态不稳定的缺点,造成无法实现旋流布水。专利三:旋流布水器(CN201721806632.2),该布水器无锥帽结构,故上部锥顶容易形成死区,导致污泥沉积,进而影响整个反应器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主要布水器类型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C厌氧反应器布水设备,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布水均匀、不易堵塞,使污泥与污水的有机物充分混合接触,从而使IC厌氧反应器保持一个高效的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IC厌氧反应器布水设备,包括锥形壳体,所述锥形壳体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口,所述锥形壳体内设置有贯穿该壳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锥形壳体内的部分沿其轴线呈螺旋状设置有多个进水支管,多个进水支管及进水管共同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上端凸出于椎体表面。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水平管的其中一端凸出于锥体表面,所述进水支管设置于竖直管周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上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支管为三个,相邻两进水支管的间隔角度为120°。
优选的,所述锥形壳体的下端焊接有锥底,所述锥形壳体的上端支撑有锥帽。
优选的,所述锥底与IC厌氧反应器罐底焊接。
优选的,所述锥帽与锥形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锥底上的第一出水口,用于导出污水,利用水流的冲击作用,使整个IC厌氧反应器罐体内污水旋流上升,通过第一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和第三进水支管的旋转设置带动水流在锥体内旋转,从而搅拌IC厌氧反应器罐底污泥,实现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混合接触;通过锥帽使中间留存的污泥冲向IC厌氧反应器罐底,从而保证无死角,锥帽下的第二出水口及锥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口径较大,不存在堵塞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经济优点,而且还具有布水均匀、不易堵塞的工艺优点,使污泥与污水的有机物充分混合接触,从而使IC厌氧反应器保持一个高效的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熙海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熙海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1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