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针刺手法演示的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5345.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5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沈丽;田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幸凯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刺 手法 演示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针刺手法演示的教具,包括底板、支撑柱、皮肤组织模型和毫针,在皮肤组织模型、进针槽、毫针、演示绳、标记段、外罩、传动机构、演示盘、刻度尺和指针的作用下,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演示行针时采用捻转法针身在皮肤深层的旋转角度与旋转方向,学生可以透过外罩清楚的看到在采用捻转法行针时,针身在皮肤深层的旋转情况;通过演示盘上的刻度尺配合指针的转动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毫针的转动角度与旋转方向,能更好的给学生演示捻转法的行针手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教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针刺手法演示的教具。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其中,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
在行针手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市面没有专用的教具只能采用现有的粗毫针进行演示,由于现有的粗豪针太细小,不能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行针方法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在使用捻转法行针时,(捻转法: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捻转动作,使针身旋转角度180°~360°,同时不能单向捻针)针身的旋转与否学生无法直观看到,同时无法很直观的看出是否单向捻针,进而使教学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针刺手法演示的教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针刺手法演示的教具,包括底板、支撑柱、皮肤组织模型和毫针,所述毫针包括针尾、针柄和针身,所述皮肤组织模型包括皮肤表层部和皮肤深层部所述针身侧面设置有螺旋状的演示绳,所述演示绳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标记段,所述皮肤组织模型侧面通有进针槽,皮肤组织模型外部设置有外罩,外罩与进针槽匹配设置,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皮肤深层部固连,底板上方设置有演示盘,演示盘垂直于底板设置在皮肤组织模型设有进针槽一侧,演示盘远离进针槽一侧设置有指针,所述演示盘设置指针的一侧标有刻度尺,所述底板和皮肤组织模型之间设置有驱动指针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毫针设置在外罩和进针槽之间,针身底端与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横向传动盘、纵向传动盘和传动轴,所述横向传动盘底部通过中转轴与底板转动连接,横向传动盘平行与底板且侧面设置有第一轮齿,纵向传动盘平行于演示盘且侧面设置有第二轮齿,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啮合,所述横向传动盘顶部中心通与针身底部匹配的沉头槽,横向传动盘顶部表面通有若干卡槽,针身底部侧面设置有若干卡块,卡块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纵向传动盘与演示盘之间设置有轴套,轴套内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与纵向传动盘固连另一端穿过演示盘与指针固连。
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针身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针身侧面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内安装有演示绳。
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若干底座,底座为橡胶底座。
所述外罩为透明塑料外罩。
所述针身的直径为10mm~15mm ,长度为50mm~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未经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5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分体式液压钳
- 下一篇:硅片插片机的连续上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