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7244.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5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初亮;刘鹏;陈超一;许炎武;王引航;常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T7/04;B60T8/40;B60T8/32;B60T8/48;B60T13/14;B60T13/58;B60T13/66;B60T13/68;B60T13/7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主动 踏板 行程 模拟器 制动 能量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且踏板感觉与传统车辆不一致,与ABS、ESP厂商联合开发困难的问题。其包括制动操纵机构、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制动操纵机构的储液杯的出液口e通过制动管路与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单元的C口连接,储液杯的进液口b通过制动管路和液压调节单元的出液口K连接,制动操纵机构的制动主缸的前腔出液口A与液压调节单元的进液口E以及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单元的D口通过制动管路连接,制动操纵机构的制动主缸的后腔出液口B与液压调节单元的进液口F通过制动管路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纯电动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更确切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各大厂商都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和降低能耗而推出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制动过程中需要保证制动安全性,保证踏板感觉,合理的分配制动力,对制动力进行精准的控制。现有的制动系统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故而有必要在原有的制动系统上加以改进,实现再生制动过程中制动力协调功能和踏板感觉模拟功能。
经检索有以下几个专利申请与本实用新型相关:
一.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856653U,公告日为2011.06.08,发明名称为《汽车再生制动系统与液压制动系统协调控制装置》,申请号为201020564251.X。该发明设计的协调控制装置包括制动模式切换控制器,工作模式切换阀和管路液压模拟器,ABS液压调节单元等。在制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工作模式切换阀控制制动液流向实现制动能量回收。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ABS液压调节单元无法对轮缸主动增压,管路液压模拟器只能在小强度制动条件下,模拟踏板反馈的感觉,存储一定量的制动液。在大强度的制动条件下,只能采用传统液压制动模式,能量回收能力有限。
二.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3241228A,公告日为2013.08.14,发明名称为《带有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为201310147745.6,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克服电动和纯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能量时踏板感觉和传统车辆不一致的问题。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控制的电磁阀较多,控制难度大,且不同电机制动能力下,踏板感觉不一致,并且需要ESP厂商配合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技术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且踏板感觉与传统车辆不一致,与ABS、ESP厂商联合开发困难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带有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制动操纵机构、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与液压调节单元;
所述的制动操纵机构包括储液杯与制动主缸;
所述的储液杯的出液口f与出液口r分别采用管路与制动主缸的前腔进液口与后腔进液口相连接;制动操纵机构通过储液杯的出液口e采用制动管路与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接口C连接,储液杯进液口b通过制动管路和液压调节单元的出液口K相连;制动操纵机构中的制动主缸的前腔出液口A与主动式踏板行程模拟器的接口D、液压调节单元的进液口E通过制动管路连接,制动操纵机构中的制动主缸的后腔出液口B与液压调节单元的进液口F通过制动管路连接;
所述的制动操纵机构包括制动踏板、踏板位移传感器、真空助力器与电动真空泵、真空助力器前端顶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7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家电移动搬运底座
- 下一篇: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