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筷勺一体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0070.6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莫章超;朱芳;李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06 | 分类号: | A47G21/06;A47G21/10;A47G2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郭大美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筷勺一体器,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它包括筷体以及勺体,筷体上设置有收纳腔,勺体包括容纳槽以及勺瓣,容纳槽位于筷体一端,容纳槽与勺瓣构成勺体整体,勺瓣在收纳腔和容纳槽之间可往复运动。能够分别实现筷子和勺子的功能,能够实现筷子和勺子两种形态之间的转变,便于使用,便于收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筷勺一体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的餐具,式样齐全,种类繁多,制造材料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普及得到很大的改变。但是无论是颜色、纹路或者款式,都只能给使用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于不同餐具的需求,不能使得用餐变得更为方便。日常生活中,一种餐具常常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而准备多种餐具,无疑为用餐准备上带来不便,但生活中常常会有突然出现的需求。如在使用筷子的用餐时,需要使用勺子,免不了要起身离开餐桌去拿一趟,既耗费了时间,也影响用餐的最佳口感。现有的筷子和勺子结合的形式,往往有不便于使用或收纳的问题,对使用者造成困扰。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890147.3,公告日为:2015.11.04的“多功能辅助进食器”,其包括第一勺头、第一勺柄、第二勺头、第二勺柄,第一勺头与第一勺柄榫卯连接形成第一勺体、第二勺头与第二勺柄椎卯连接形成第二勺体;第一勺体内侧面和第二勺体内侧面榫卯连接,第一勺头与第二勺头拼成下凹的曲面勺头。将筷子与勺子功能集为一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并且作为筷子使用时,勺头和筷体拆分,不妨碍作为筷子的使用;但作为筷子进行收纳时,不便于收纳。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24588.9,公告日为:2018.10.26的“测温两用一体筷勺”,其包括两支筷子和一支勺子,任一支筷子的前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勺子包括两个勺体,两个勺体分别设置在两支筷子的后端,当两支筷子合并时,两个勺体可拼成一个完整的勺子;勺体与筷子后端180°转动连接,筷子的后部还设置有用于放置勺体的放置槽,放置槽的后部设有凹槽,当勺体从放置槽内转出后,该勺体抵接在上述凹槽内。当将两个勺体转动180°从放置槽中转出并抵接在凹槽内,两支筷子通过将卡扣压入键槽内,两个勺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勺体;但筷子和勺子形态的转变的过程中完全靠手动,勺体不易从放置槽中取出。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筷子勺子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筷勺一体器;能够分别实现筷子和勺子的功能,能够实现筷子和勺子两种形态之间的转变,便于使用,便于收纳。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筷勺一体器,包括筷体以及勺体,所述筷体上设置有收纳腔,所述勺体包括容纳槽以及勺瓣,所述容纳槽位于筷体一端,容纳槽与勺瓣构成勺体整体,所述勺瓣在收纳腔和容纳槽之间可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筷体包括左筷体以及右筷体,所述左筷体和右筷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容纳槽,左筷体和右筷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收纳腔,两个容纳槽形成容纳槽整体时,左筷体和右筷体设置收纳腔的一侧位于筷体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筷体设置收纳腔的相对侧设置有顶压杆,所述右筷体设置收纳腔的相对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顶压杆可在通孔中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筷体设置有顶压杆的一侧还设置有通孔,所述右筷体靠近左筷体的一侧与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顶压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筷体还设置有连杆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连杆外侧,一端与通孔靠近收纳腔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连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0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