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0278.8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6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万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轻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17/038 |
代理公司: | 苏州欣达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周升铭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式餐厨 垃圾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从右到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盛放箱、支撑架和盛油箱,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筒,主体筒内固定连接有溢流隔板,所述盛放箱内设有第二压力泵,该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过滤板对餐厨产生的大量水和油渍进行过滤,避免油水中的垃圾对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产生堵塞,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板进行清洗,通过盛水箱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收集,通过第一压力泵将盛水箱内的水重新输送至主体筒内,形成循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盛油箱对分离出来的油进行收集,通过排油管方便工作人员对油进行收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目前的处理方式为焚烧或者掩埋,这会对环境造成损害,不利于环保,餐厨垃圾中会含有大量的水和油渍,这在处理餐厨垃圾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分离,避免影响后续的使用,有些餐厨垃圾不加处理地喂猪,或被不法商贩回收提炼废弃油脂(地沟油),或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极易腐烂变臭,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现有的分离装置,需要大量的清水将油水分离,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有效将餐厨垃圾的油水进行分离,杜绝地沟油的产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从右到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盛放箱、支撑架和盛油箱,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筒,主体筒内固定连接有溢流隔板,所述盛放箱内设有第二压力泵,第二压力泵的出液口连接第二连接管的进液口,第二连接管的出液口位于溢流隔板内,所述主体筒的出油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盛油箱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水箱,盛水箱位于支撑架的前侧,盛水箱内设有第一压力泵,第一压力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连接管的进水口,第一连接管的出水口位于溢流隔板内,所述主体筒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连接管与盛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源开关组,电源开关组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源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压力泵和第一压力泵的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盛放箱内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内滑动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上设有把手,过滤箱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二压力泵的进水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盛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排油管的进油口,排油管上设有手动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筒上设有观察槽,观察槽上设有刻度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下表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过滤板对餐厨产生的大量水和油渍进行过滤,避免油水中的垃圾对离心式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产生堵塞,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板进行清洗,通过盛水箱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收集,通过第一压力泵将盛水箱内的水重新输送至主体筒内,形成循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盛油箱对分离出来的油进行收集,通过排油管方便工作人员对油进行收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中:1主体板、2盛水箱、3第一压力泵、4第一连接管、5盛放箱、6过滤箱、7电源开关组、8过滤板、9第二压力泵、10第二连接管、11溢流隔板、12主体筒、13手动阀门、14排油管、15第三连接管、16盛油箱、17支撑架、18垫块、19观察槽、20第四连接管、21第五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轻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轻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0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