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3513.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3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孟东栋;王泳斌;彭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电荔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F23K3/00;F23G7/00;F23G7/06;F23G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耦合 污泥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包括污泥卸料仓、污泥储料仓、斗式提升机和燃煤电厂锅炉,斗式提升机设于污泥卸料仓和污泥储料仓之间,污泥卸料仓的下方设有第一输送机,污泥储料仓的下方设有第二输送机。此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将污泥输送至燃煤电厂锅炉燃烧,污泥卸料到污泥卸料仓,再通过斗式提升机提升污泥到污泥储料仓,污泥储料仓内的污泥落到第二输送机进行输送,最后输送到燃煤电厂锅炉燃烧,实现污泥的处理,并且充分利用污泥燃烧产生的热能配合燃煤发电,从而实现资源化配置,污泥燃烧后的产物,依靠燃煤电厂已建成的烟气处理设施,进行脱硫、脱硝、除NOx处置,以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此实用新型用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水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土地利用困难,二次污染严重,污泥将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污泥围城现象日益凸显,急需对污泥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现有的污泥处置多是采用填埋、堆肥、制砖等方式,其中,采用污泥焚烧方式是解决污泥无害化处理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其成本较高,污泥焚烧产生大量热能,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该部分资源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将污泥输送至燃煤电厂锅炉燃烧,实现资源化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包括:
污泥卸料仓;
污泥储料仓;
斗式提升机,设于所述污泥卸料仓和污泥储料仓之间,用于提升污泥到污泥储料仓;
第一输送机,设于所述污泥卸料仓的下方,用于输送污泥到斗式提升机;
第二输送机,设于所述污泥储料仓的下方,用于输送从污泥储料仓输出的污泥;及
燃煤电厂锅炉,所述第二输送机的污泥输送到燃煤电厂锅炉燃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污泥卸料仓和污泥储料仓均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连接有除臭风机,所述除臭风机通过管道连接至燃煤电厂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风管上设有除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风管还连接有活性炭除臭装置,所述活性炭除臭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室外大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斗式提升机和第一输送机之间设有第三输送机,所述第三输送机为双向螺旋输送机,所述斗式提升机有两个,所述第三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斗式提升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第二输送机的尾端下方设有第四输送机,所述第四输送机连接有煤斗,所述煤斗连接有磨煤机,所述磨煤机连接所述燃煤电厂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所述燃煤电厂锅炉有两个。
有益效果:此燃煤耦合污泥发电系统,将污泥输送至燃煤电厂锅炉燃烧,其中,运输车运输污泥并卸料到污泥卸料仓,污泥卸料仓内的污泥落到第一输送机进行输送,再通过斗式提升机提升污泥到污泥储料仓,污泥储料仓内的污泥落到第二输送机进行输送,最后输送到燃煤电厂锅炉燃烧,实现污泥的处理,并且充分利用污泥燃烧产生的热能配合燃煤发电,从而实现资源化配置,污泥燃烧后的产物,依靠燃煤电厂已建成的烟气处理设施,进行脱硫、脱硝、除NOx处置,以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电荔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电荔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3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化学循环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光器件封装结构及光器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