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苗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3821.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2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寒;汪景洲;廖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赵泽夏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苗 孵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苗孵化装置,所述鱼苗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机构及收集机构,所述孵化机构包括孵化箱、隔离网及防逃管,所述孵化箱上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隔离网设置于所述孵化箱内,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孵化箱内输入鱼卵及水,所述防逃管位于所述孵化箱内,且与所述出水口插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机构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苗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苗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产业中,鱼苗的繁育是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国内外都在大力发展循环水养殖和繁育设施,在繁育过程中,孵化槽内的鱼卵孵化成鱼苗之后,需要对鱼苗进行更换培养池。传统的换池通常是采用人工捕捞,如采用渔网进行网式捕捞。这种捕捞的方式会造成鱼苗的应激反应,同时,网式捕捞的网具与鱼苗机体直接接触会造成鱼苗体表机械损伤,严重影响鱼苗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鱼卵孵化后对鱼苗回收时对鱼苗造成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苗孵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鱼苗孵化装置,所述鱼苗孵化装置包括孵化机构及收集机构,所述孵化机构包括孵化箱、隔离网及防逃管,所述孵化箱上开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隔离网设置于所述孵化箱内,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进水口向所述孵化箱内输入鱼卵及水,所述防逃管位于所述孵化箱内,且与所述出水口插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机构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苗孵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孵化箱孵化鱼卵,在孵化后打开排水口,使孵化的鱼苗进入到收集机构内,以实现鱼苗的收集。且收集过程中鱼苗自主从排水口进入到收集机构中,不会存在应激反应。由于未对鱼苗进行打捞,也不会伤害到鱼苗的体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苗孵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孵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防逃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集水箱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鱼苗孵化装置;20、孵化机构;30、收集机构;201、孵化箱;203、隔离网;205、防逃管;2011、出水口;2013、连接槽;2051、通孔;2053、过水孔;301、集苗箱;303、集水箱;305、排水箱;3051、排水口;3031、漏水孔;40、支架;401、第一支撑层;403、第二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苗孵化装置10,用于在鱼卵孵化为鱼苗后,将其收集起来更换培养池。鱼苗孵化装置10包括孵化机构20及收集机构30,孵化机构20用于容置未孵化的鱼卵,收集机构30与孵化机构20连通,当孵化机构20内的鱼卵孵化成鱼苗后,将鱼苗从孵化机构20转移至收集机构30中,以方便更换培养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联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3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掏料机
- 下一篇:一种低聚甘露糖的酶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