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4536.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洪光;何伟;王人杰;陈焕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封大学;濮阳市忠信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富利世置业有限公司;河南高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亦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8 | 代理人: | 王璐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裂缝 修复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包括注胶装置,注胶装置贴合在墙体壁面上且其注射针口伸入墙体的裂缝中,注胶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部设有清残机构,清残机构依次包括转辊、刮板以及收集槽,转辊横置在安装座上且通过驱动轴带动旋转,转辊的外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刮板,刮板远离转辊的一端与墙体的壁面贴合,安装座的底部设置通孔,收集槽插设在通孔内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通过在转辊上设置多组刮板,能够对附着在墙面的残料进行刮除清理,并通过收集槽进行回收利用,保持墙面清洁的同时,还遵循了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作中建筑物常常会出现裂缝,使得建筑裂缝修补装置在建筑行业有着广泛的运用,原有的建筑裂缝修补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当一些建筑裂缝的裂痕较深时,就无法将修补材料推入较深的裂缝里面,从而无法进行完整的修复;因此便有了针管注射式固定装置,该种装置通过将修补材料放入针管中,通过注射的方式对裂痕进行给胶修复,其小巧轻便,且注射射程远,尤其适用于裂痕较深的建筑裂缝;然而该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下列问题:
给料过程中,会有部分修复材料溢出裂缝外,从而会凝结在建筑表面,使得建筑表面不美观,而现有技术下未设置对残胶及时清理的机构,而且这样还会造成材料浪费,不具备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包括注胶装置,所述注胶装置贴合在墙体壁面上且其注射针口伸入墙体的裂缝中,所述注胶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设有清残机构,所述清残机构依次包括转辊、刮板以及收集槽,所述转辊横置在安装座上且通过驱动轴带动旋转,所述转辊的外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刮板,所述刮板远离转辊的一端与墙体的壁面贴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通孔,所述收集槽插设在通孔内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插槽,所述插槽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刮板运动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拉杆、压缩弹簧以及配合套,所述拉杆的一端与配合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伸入卡槽内并贯穿压缩弹簧与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刮板插设在插槽内且其两侧凹设有用于容纳定位块的预留槽。
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还一体成型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配合套互相配合,且配合套外侧壁凹设有环形槽,安装座靠近墙体的一端设置呈斜面状。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底部,且收集槽的下端面设置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定位块与预留槽配合使用,能够对刮板进行及时固定,通过利用拉杆和压缩弹簧配合使用,能够将经过磨损后的刮板进行拆卸,及时更换,从而有效地保持清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在转辊上设置多组刮板,能够对附着在墙面的残料进行刮除清理,并通过收集槽进行回收利用,保持墙面清洁的同时,还遵循了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墙体1、注胶装置2、安装座3、收集槽4、转辊5、刮板6、预留槽601、把手7、驱动轴8、定位块9、拉杆10、限位环11、压缩弹簧12、配合套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封大学;濮阳市忠信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富利世置业有限公司;河南高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开封大学;濮阳市忠信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富利世置业有限公司;河南高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4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