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热芯体与控制板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5341.7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2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胡运鸿;刘帅;史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8 | 分类号: | H05B3/08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鹿刚 |
地址: | 2644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控制板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热芯体与控制板连接结构,其包括发热芯体、控制板、汇流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母排,所述转接母排内置于壳体,壳体上有转接母排的外露接口,分别为转接端子Ⅰ和转接端子Ⅱ;控制板上有与转接端子Ⅰ相连的插口,转接端子Ⅰ从插口穿出并焊接于插口处,实现了控制板与转接母排的连接;发热芯体与所述汇流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汇流板的另一面上有正、负极端子,正、负极端子与转接端子Ⅱ夹接在一起,实现了发热芯体与转接母排的连接,最终实现发热芯体与控制板相连接,此外在壳体上有隔热板可以将发热芯体和控制板隔开,其解决了线束焊接连接时存在的易脱落和老化风险以及直接用插片片焊接存在的难隔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PTC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芯体与控制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PTC加热器的发热芯体与控制板采用的是线束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线束与控制板的连接处易存在脱落和压破风险;另一种是控制板直接插接于加热芯体上,这种连接结构,产品不好定位,隔热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安装简便、省略硅胶线束使外观整洁美观且不易脱落和老化的发热芯体和控制板的连接结构和隔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芯体与控制板连接结构,其包括发热芯体、控制板、汇流板和壳体,所述发热芯体、汇流板、控制板依次连接并设于壳体内,还包括转接母排,所述转接母排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在壳体上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的位置设有转接端子Ⅰ,壳体上与所述汇流板相连接的位置设有转接端子Ⅱ,转接端子Ⅰ和转接端子Ⅱ是转接母排在壳体上的两处外露接口;所述控制板上有与转接端子Ⅰ相配合的插口,转接端子Ⅰ从插口穿出并焊接于插口处,实现了控制板与转接母排的连接;所述汇流板朝向发热芯体的一面与所述发热芯体固定连接,朝向控制板的一面上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均与转接端子Ⅱ夹接在一起,实现了发热芯体与转接母排的连接,最终实现发热芯体与控制板相连接。
优选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转接母排内置于下壳,上壳和下壳内均设有隔热板且上壳和下壳的隔热板相对设置,隔热板处于转接端子Ⅰ和转接端子Ⅱ之间,当上壳和下壳扣合后隔热板可以实现将发热芯体和控制板隔开。
优选的,转接端子Ⅰ和转接端子Ⅱ是铜片。
优选的,汇流板上有两排插孔,发热芯体的正、负电极片通过汇流板的插孔插在汇流板上,然后将插接处焊接。
优选的,汇流板上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各有两个,两个负极端子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正极端子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通过焊接固定在汇流板上。
优选的,转接端子Ⅱ均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位置相对应并相连接,所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是金属夹,夹在转接端子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转接母排内置于壳体,省略硅胶线束,使安装简便、外观简洁美观,解决了线束连接存在的脱落、压迫和易老化风险。(2)汇流板上两个正极端子的距离和两个负极端子的距离不同,可以防止正、负极端子与转接端子Ⅱ连接反向而造成线路烧坏。(3)上、下壳设计的隔热板可以隔绝发热芯体的热量,控制板受发热芯体热量影响小,可以提高控制板工作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安装后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安装后(未安装控制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壳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壳扣合后的局部剖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市科博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5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高流量卸荷阀
- 下一篇:一种光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