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5767.2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6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麦焱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大创新(广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废水 自动 排放 功能 商用 饮水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包括商用饮水机本体,商用饮水机本体的内部另一侧分别安装有废水桶,废水桶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废水桶的顶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内部连通的溢水进入口,废水桶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与第一储水腔内部连通的碱水进入口,废水桶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与第二储水腔内部连通的酸/废水进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废水桶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第一储水腔可以对饮水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碱性废水进行存储,第二储水腔可以对饮水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和过滤器过滤后的废水进行存储,对饮水机产生的废水实现分类存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广泛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等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按照供水方式目前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采用桶装水供水,另一种是采用管线供水。
而饮水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产生功能性水的饮水机一般会产生多种废水,如电解弱碱性水时形成的酸性废水和进水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人员用水杯接水时溢出的废水,若废水不进行分类和排出,饮水机的长时间使用会对饮水机的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和损伤,且不经处理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设计一款带有漏水报警功能的饮水机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饮水机一般会产生多种废水,如电解弱碱性水时形成的酸性废水和进水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人员用水杯接水时溢出的废水,若废水不进行分类和排出,饮水机的长时间使用会对饮水机的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和损伤,且不经处理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包括商用饮水机本体,所述商用饮水机本体的正面凹口处顶部安装有两个出水嘴,所述面凹口处的底部安装有网格栅,所述商用饮水机本体的内部一侧分别安装有用于水过滤的过滤器和用于水电解的电解槽,所述商用饮水机本体的内部另一侧分别安装有废水桶,所述商用饮水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自吸泵,所述废水桶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所述废水桶的顶部设有分别与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内部连通的溢水进入口,所述废水桶的一侧顶部安装有与第一储水腔内部连通的碱水进入口,所述废水桶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与第二储水腔内部连通的酸/废水进入口,所述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的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溢水进入口通过管道与网格栅底部设有的溢水排放口连通,所述碱水进入口与电解槽碱水排放口处的三通电磁阀连接,所述酸/废水进入口与电解槽的酸水排放口和过滤器的废水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第一自吸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自吸泵的出水端通过连接的管道与商用饮水机本体的外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的净水出水端通过安装的三通电磁阀分别与出水嘴和电解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电解槽碱水排放口处的三通电磁阀通过管道也与出水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嘴与管道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自吸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均与商用饮水机本体内部的MCU电性连接,所述MCU分别与电解槽、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三通电磁阀、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水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废水自动排放功能的商用饮水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大创新(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康大创新(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5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颗粒自动上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