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撑锚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8168.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锋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鱼钩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撑锚鱼钩,包括锚鱼钩、支撑脚、钓坠、浮漂和鱼线,通过将锚鱼钩设置成弯折钩体,并在锚鱼钩的背后底面设置两个支撑脚,同时在钩身的上部背面设置浮漂,使锚鱼钩的弯钩开口永远朝上朝内,避免钩到水底杂物的有益效果,其优越性、创造性、创新性、实用性;必将受到专业人士的采用和喜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支撑锚鱼钩。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钓鱼方式大多是在鱼钩上串挂鱼饵,投入水中等待鱼咬饵的瞬间提竿,将鱼钩上岸,这种钓鱼方式即使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艺成功率也不是很高,还需要配备诸多渔具饵料等,大包小桶,存在沉重繁琐等客观不足。
也有极少数抛竿钩鱼的方式,用分别呈120度向外爆炸式设置的锚钩,系在较粗较结实的鱼线上,用力抛入水中,然后一次紧接一次猛拉鱼竿收线,寄希望于锚钩在水中斜着急速运动中钩住鱼的身体,将鱼钩上岸。这样的成功概率非常低,但钩到的也基本是大鱼,所以有些人愿意尝试。现实中水底环境复杂,有乱石、水草等等杂物容易被锚钩钩住,这样就会造成锚钩和鱼线的损失。所以需要对锚鱼钩进行改进,避免钩倒水底的杂物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设计一种带支撑锚鱼钩,通过将锚鱼钩钩体设置成弯折钩体,并在锚鱼钩的背后底面设置两个支撑脚,同时在钩身的上部背面设置浮漂,使锚鱼钩的弯钩开口永远朝上朝内,避免钩到水底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支撑锚鱼钩,包括锚鱼钩、支撑脚、钓坠、浮漂和鱼线,所述锚鱼钩包括钩尖、钩身、钩杆、钩柄和钩尾;所述钩尖设置为三棱尖锥形,所述钩尖横截面呈由所述钩尖向所述钩身逐渐递增扩大的三角形;从所述钩尖到所述钩身由三角形向圆形渐变衔接;所述钩身、所述钩杆、所述钩柄均设置为圆杆;所述钩身设置为弯钩形,所述钩杆设置为直条圆杆,所述钩柄由所述钩杆的后端小部分弯折而成,所述钩柄末端弯曲成一个圆环,形成所述钩尾;
所述支撑脚由两根弹性金属圆杆弯折后,水平并列对称设置于所述钩柄两侧,整体呈“Y”字形;所述“Y”字形开口在受外力挤压下可以向内弹性形变,外力消失后弹性复位;所述锚鱼钩可以设置为一根水平并列于所述支撑脚中间;
所述钓坠将所述钩柄和所述支撑脚并列部分包容固定,并将由所述钩柄弯曲形成的所述钩尾圆环的接头处包容在内;所述钓坠整体呈底面平面、顶面隆起,靠近所述钩杆端圆润饱满、靠近所述钩尾端狭小尖锥的半“水滴”形;所述钓坠的底面与所述支撑脚、所述钩柄形成一个水平支撑面;
所述浮漂通过系绳固定于所述钩杆与所述钩身连接处背面;
所述鱼线系拴在所述钩尾圆环上。
所述锚鱼钩也可以设置为若干根;可以水平并列于所述支撑脚中间,也可以堆叠于所述支撑脚中间,按一定角度弧形张开,整体呈爪形;在位于两侧的所述锚鱼钩的所述钩杆与所述钩身连接处背面固定设置所述浮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撑锚鱼钩,通过将锚鱼钩设置成弯折钩体,并在锚鱼钩的背后底面设置两个支撑脚,同时在钩身的上部背面设置浮漂,使锚鱼钩的弯钩开口永远朝上朝内,避免钩到水底杂物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其优越性、创造性、创新性、实用性;必将受到专业人士的采用和喜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钩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钩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钩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锋,未经黄海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8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