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9959.0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2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唐谢天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3027 贵州省六盘水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茶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茶机,涉及茶叶加工制备设备领域,该炒茶机,包括座架、外机和控制箱,所述座架顶部通过轴承座与外机转动连接,控制箱设置在外机的顶部,座架的内侧板与外机的底部均通过连接座分别与电动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电动推杆倾斜设置在外机的下方,外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机构,外机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转筒和连接筒,转筒的进料口和连接筒的出料口衔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推杆、进料机构、转筒、连接筒、齿圈、齿盘和卧式减速电机,解决了目前现有的炒茶机在进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将装茶的篓子伸入炒茶机内再倒出来,且在出料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翻转炒茶机将茶叶从出料口倒出,进料和出料操作均比较麻烦,且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炒茶机。
背景技术
炒茶机是一种制茶设备,炒茶机运转时达到设备自动翻炒和烘干茶叶的目的,炒茶机在炒茶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是使茶叶受热和翻炒均匀,并要求茶叶颗颗分明,无碎茶,这样做出来的茶的质量才更加优良。
目前现有的炒茶机在进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将装茶的篓子伸入炒茶机内再倒出来,且在出料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翻转炒茶机将茶叶从出料口倒出,进料和出料操作均比较麻烦,且安全性不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炒茶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茶机,解决了目前现有的炒茶机在进料过程中需要人工将装茶的篓子伸入炒茶机内再倒出来,且在出料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翻转炒茶机将茶叶从出料口倒出,进料和出料操作均比较麻烦,且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包括座架、外机和控制箱,所述座架顶部通过轴承座与外机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外机的顶部,所述座架的内侧板与外机的底部均通过连接座分别与电动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倾斜设置在外机的下方,所述外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外机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转筒和连接筒,所述转筒的进料口和连接筒的出料口衔接,且转筒活动套接在连接筒的端部,所述连接筒通过隔板固定连接在外机的内部,且进料机构的出料口与连接筒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转筒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齿盘啮合,所述齿盘由外机内部设置的卧式减速电机驱动,所述外机内壁对应转筒的表面设置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转动连接在转筒的表面,且外机通过限位轮夹持转筒,所述连接筒远离转筒的一侧设置有风扇,且风扇设置在外机的内部,所述外机内壁对应转筒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卧式减速电机、风扇和电动推杆均由控制箱控制。
优选的,所述齿圈与转筒同轴,所述转筒水平设置,且外机外部对应转筒出料口的底部竖直设置有一组导向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轮垂直设置在转筒的表面,所述限位轮包括轮子、支架和高度调节螺栓,所述支架活动套接在限位轮的轮架表面,所述高度调节螺栓与支架螺纹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螺栓活动镶嵌在轮子的轮架顶部。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和顶盖,所述顶盖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进料斗的顶部,所述顶盖的表面设置有卡扣,且卡扣卡接在进料斗表面垂直设置的凸轴表面。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出料口位置处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延伸至连接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靠近风扇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圆孔,所述外机对应风扇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茶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9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料加工用面料涂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升降型电暖茶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