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喉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1424.2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1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淼;蹇军强;谢宇;石兴;武原野;王磊;曹来福;余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喉,炉喉设置于无氧化加热部与辐射管加热部之间,炉喉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壁且连接相对的两个外壳内壁的承载部;其中,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炉喉的外壳设置成多个可拆卸的外壳单元,外壳容易拆卸,极大提高了硅钢常化机组的维修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检修维护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钢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喉。
背景技术
炉喉通常是应用于硅钢常化炉上,适用于取向硅钢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常化生产过程中,有效隔断NOF和RTF炉段气氛。
在硅钢常化炉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有炉喉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耐材容易下垂、并同带钢发生剐蹭,一方面加速了耐材的破损、脱落,另一方面导致带钢运行很不稳定,上述情况造成硅钢常化炉每2个月必须组织停炉修复工作,修复工作由于外壳不易拆卸,极大影响了硅钢常化机组的连续稳定运行并大大降低了硅钢常化机组有效作业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容易更换耐材的炉喉。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喉,炉喉设置于无氧化加热部与辐射管加热部之间,炉喉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壁且连接相对的两个外壳内壁的承载部;其中,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形成。
可选的,承载部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外壳内壁上的承载单元。
可选的,承载单元包括吊架和吊杆,吊架上设置有供吊杆穿过的通孔,吊杆的一端穿过通孔连接于其中一外壳内壁上,吊杆的另一端连接于与其中一外壳内壁相对的外壳内壁上,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吊架,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吊杆。
可选的,吊架等间距地分布于吊杆上,相邻吊杆之间的间距相同。
可选的,吊杆通过耐热螺栓固定于外壳内壁上。
可选的,外壳单元上设置有膨胀缝。
可选的,膨胀缝的宽度为5~20mm,深度为30~150mm,底部圆弧度为5°~20°。
可选的,炉喉还包括纤维部,纤维部设置于外壳内壁上,且纤维部设置于外壳内壁与承载部之间。
可选的,多个外壳单元首尾相连形成炉喉的内部空间,外壳多组首尾相连的外壳单元,外壳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连接多组首尾相连的外壳单元,多组首尾相连的外壳单元依次层叠设置于支撑部上。
可选的,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杆,支撑杆分别与每组首尾相连的外壳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喉,炉喉设置于无氧化加热部与辐射管加热部之间,炉喉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壁且连接相对的两个外壳内壁的承载部;其中,外壳由多个外壳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形成,外壳容易拆卸,极大提高了硅钢常化机组的维修效率,并大大提高了硅钢常化机组作业效率,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炉喉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炉喉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100、外壳;110、外壳单元;111、膨胀缝;200、承载部;210、承载单元;211、吊架;212、吊杆;300、支撑部;400、耐热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1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电池气袋刺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掉件检测的真空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