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深海作业的焊接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3164.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民;田秀蕊;袁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诺必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32;B25J11/00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艾玲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深海 作业 焊接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海作业的焊接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均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推进电机、推进螺旋桨、转向机构,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所述第一焊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通过四根支撑轴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板上安装有第一焊接机械臂组,所述第一焊接机械臂组包括两个焊接机械臂,且两个焊接机械臂对称设置,本装置能够提供更高的防护强度,适应更深的水域,适用性更强,设置了两组焊接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焊接机械臂设置为四轴机械臂,更灵活,并加挂了外挂组件,能够提供更好的操作控制,方便操作人员工作,具有很高的推广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机器人领域,具体为水下焊接机器人,特别为一种适用于深海作业的焊接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焊接由于水的存在,使焊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并且会出现各种各样陆地焊接所未遇到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应用和研究的水下焊接方法种类繁多,应用较成熟的是电弧焊。随着水下焊接技术的发展,除了常用的湿法水下焊接、局部干法水下焊接和干法水下焊接以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水下焊接方法。但是,从各国海洋开发的前景来看,水下焊接的研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对现在或将来,都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水下湿法焊接与干法和局部干法焊接相比,应用最多,但安全性最差。由于水具有导电性,因此防触电成为湿法焊接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现阶段大多采用机器人来进行湿法水下焊接,保证人员安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工作效率低,潜入深度低,无法更好的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将外壳设置为椭圆形蛋壳型结构,能够提供更高的防护强度,适应更深的水域,适用性更强,设置了两组焊接机构: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焊接机械臂设置为四轴机械臂,更灵活,同时,焊接时焊枪的深入也会更深,在较为狭小的焊接地域,能够使用更方便,适用性更强,加挂外挂组件,能够更方便的帮助工作人员工作,采用强光灯配合摄像头二,在未进行焊接时,更清晰的观察焊接点与焊枪的位置关系,同时,当开始焊接,那么,摄像头一因为安装有强光防护镜片,在焊接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焊接点的实时状态,方便工作人员掌控,同时,设备均采用绝缘处理,有效防止组件损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达到的:
一种适用于深海作业的焊接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均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推进电机、推进螺旋桨、转向机构,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所述第一焊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通过四根支撑轴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板上安装有第一焊接机械臂组,所述第一焊接机械臂组包括两个焊接机械臂,且两个焊接机械臂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焊接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架板通过四根支撑轴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顶部还连接有固定钢缆组,所述固定钢缆组还包括辅助固定钢缆组,所述辅助固定钢缆组连接于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的顶部中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控制装置还电性连接有辅助电源,辅助电源能够使设备的实用性更强,数据处理模块能够使数据实时传输到工作人员面前,方便其工作,将控制组件放置于空腔内部,更接近工作部件,使得控制更加得心应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接组件、第二焊接组件的结构、构成相同,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焊接机械臂为四轴机械臂,所述焊接机械臂包括焊接爪,所述焊接爪的外侧还设置有外挂组件,四轴机械臂更灵活,同时,焊接时焊枪的深入也会更深,在较为狭小的焊接地域,能够使用更方便,适用性更强,加挂外挂组件,能够更方便的帮助工作人员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诺必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诺必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3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消防水带的车携式卷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