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5894.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5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纪岩龙;张守华;张海林;张勍;白培锋;邵惠云;张智京;邱彦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郑浩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软包电池的终封部包括第一终封部和设于第一终封部远离电芯一侧的第二终封部,第一终封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终封部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的终封部包括第一终封部和第二终封部,第一终封部起到了保护隔离电芯的作用,第二终封部保证了软包电池的终封强度,能够有效解决软包电池终封容易出现封装不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长寿命、无污染等优点,目前被大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正逐步取代燃油成为汽车的动力来源。为了保证锂电池的安全运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的各种安全性能进行多种检测,其中电池的封装不良是检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电池封装不良会导致电池出现腐蚀、漏液等安全问题。
软包电池采用如铝塑膜的封装体对电芯进行封装,现在在软包电池的封装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顶封、侧封和终封,其中电池的终封是采用封头对铝塑膜进行热压并使得铝塑膜内的高分子接合层熔融结合以实现封装;现有软包电池的终封是在真空环境下一次成型形成一个厚度一致的终封部,但是这样常常出现因终封导致电池出现封装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包电池终封容易出现封装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软包电池的终封部包括第一终封部和设于第一终封部远离电芯一侧的第二终封部,第一终封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终封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池的终封部包括第一终封部和第二终封部,第一终封部起到了保护隔离电芯的作用,第二终封部保证了软包电池的终封强度,能够有效解决软包电池终封容易出现封装不良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软包电池的封装材料为铝塑膜,铝塑膜依次包括基材层、铝层及高分子接合层;第一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为初始铝塑膜中高分子接合层厚度的60-90%;第二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为初始铝塑膜中高分子接合层厚度的50-70%;第一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大于第二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第一终封部中高分子接合层的厚度较大,起到了保护隔离电芯的作用,而在相对远离电芯的第二终封部内,高分子接合层得到了有效的熔融结合,其厚度较小,从而保证了软包电池的终封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分子接合层为CPP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为初始铝塑膜中高分子接合层厚度的75-85%;第二终封部中的高分子接合层厚度为初始铝塑膜中高分子接合层厚度的6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封部的封装宽度为1-10mm,第二终封部的封装宽度为1-1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封部的封装宽度为3-6mm,第二终封部的封装宽度为6-1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软包电池的终封部为侧面终封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封部和第二终封部之间还设有重叠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叠部的封装宽度为0.5-1.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以上任一软包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池的终封部包括第一终封部和设于第一终封部远离电芯一侧的第二终封部,第一终封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终封部的厚度。即在软包电池的终封部中,靠近电芯位置的第一终封部的厚度较大能够起到了保护隔离电芯的作用,而远离电芯设置的第二终封部的厚度较小保证了软包电池的终封强度,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终封容易出现封装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58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