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在灌肠中药液外流的灌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7167.3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5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施巧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金刚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灌肠 药液 外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免在灌肠中药液外流的灌肠器,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包括冲洗袋、输液管、滴管和流量调节器,其中,冲洗袋的下方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连接有滴管,滴管的下方设有流量调节器,下本体包括充气管、内气囊和导管,其中,导管上连接有内气囊,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圆润端,导管的内部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与内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内气囊进行充气,使内气囊膨胀,从而防止灌肠时药液外流;本实用新型内气囊所在位置与导管的圆润端的距离为13cm,使导管插入后,内气囊位于肛柱上缘,外面是肛门括约肌,符合肛门解剖生理要求;本实用新型在导管上设计有刻度,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在灌肠中药液外流的灌肠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传统灌肠袋,由于灌肠液量大,对老年病人,特别是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经常出现灌肠过程中药液边灌边流,不仅造成床单、衣衫及地面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达不到灌肠的目的。
为了避免在灌肠过程中边灌边外流的现象,在临床中常会降低灌肠高度、减慢灌肠速度,捏紧肛门外部等方法,但效果差,仍会边灌边外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在灌肠中药液外流的灌肠器,具有易于灌肠并避免灌肠过程中药液边灌边流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在灌肠中药液外流的灌肠器,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包括冲洗袋、输液管、滴管和流量调节器,其中,冲洗袋的下方连接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连接有滴管,滴管的下方设有流量调节器,下本体包括充气管、内气囊和导管,其中,导管上连接有内气囊,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圆润端,导管的内部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与内气囊连通,输液管的下端与导管的上端连接,导管靠近圆润端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侧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冲洗袋的上端为开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冲洗袋的上方连接有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导管的表面上设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导管远离圆润端的一端连接有塞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充气管上远离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外气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冲洗袋的表面上也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捏动外气囊对内气囊进行充气,使内气囊膨胀,从而防止灌肠时药液外流;
2、本实用新型内气囊所在位置与导管的圆润端的距离为13cm,使导管插入后,内气囊位于肛柱上缘,外面是肛门括约肌,符合肛门解剖生理要求;
3、本实用新型在导管上设计有刻度,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
4、本实用新型药液灌注结束,分离上本体后,通过塞子将导管塞住,从而保留药液在肛门内一定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灌肠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人民医院,未经东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7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箱口盖密封橡胶条
- 下一篇:一种石油管道检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