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8516.3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3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董瀚文;周卫东;周忠广;聂羽;王海亮;吕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3 | 分类号: | E21D23/03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苏志洋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沙 端头 液压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顶梁防护结构、顶梁上大侧护板和底座上大侧护板,顶梁上大侧护板的底部和底座上大侧护板的顶部错位交叠且交叠高度大于顶梁防护结构的行程距离;顶梁防护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护伸缩梁装置,第一侧护伸缩装置包括若干液压伸缩杆、顶护板和调节板,顶护板固定在顶梁防护结构上,调节板可水平滑动的设置在顶护板的下端,调节板的外端弯折形成侧护面,液压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顶梁防护结构上、另一端铰接在侧护面上。该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针对防护面形成封闭的支护空间,可有效防止溃沙涌入巷道支架内部,同时,可根据巷道的尺寸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巷道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巷道支护结构是在巷道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巷道侧方和顶部的结构崩溃,是十分重要的防护装置。
目前,巷道支护结构主要用于防止矸石进入巷道,但是在溃沙地质条件的矿井中,支护结构的作用往往不能完全发挥,主要原因是,溃沙地质中,即便侧面、顶面或后部仅有窄缝,溃沙也能够从缝隙中流出,最终堆积甚至淹没支架,造成矿井巨大的损失和人员的安全。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防护严密程度更高、防护范围可微调的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溃泥沙端头液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顶梁防护结构、固定在顶梁防护结构一侧的顶梁上大侧护板和固定在支架主体相同侧的底座上大侧护板,所述顶梁上大侧护板的底部和底座上大侧护板的顶部错位交叠且交叠高度大于顶梁防护结构的行程距离。
基上所述,所述顶梁防护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护伸缩梁装置,所述第一侧护伸缩装置包括若干液压伸缩杆、顶护板和调节板,所述顶护板固定在所述顶梁防护结构上,所述调节板可水平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顶护板的下端,所述调节板的外端弯折形成侧护面,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顶梁防护结构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侧护面上。
基上所述,所述顶梁防护结构的尾端铰接掩护梁,所述掩护梁和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掩护梁的一侧固定有掩护梁上大侧护板。
基上所述,所述掩护梁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侧护伸缩梁装置相同结构的第二侧护伸缩装置。
基上所述,所述掩护梁的尾端铰接尾梁,所述尾梁和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所述尾梁的一侧固定有尾梁上大侧护板。
基上所述,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连接耳板,所述底座上大侧护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连接耳板上。
基上所述,所述支架主体上还安装有旋转挡矸装置,所述旋转挡矸装置位于第一侧护伸缩梁装置的相同侧,所述旋转挡矸装置包括防护板和挡矸液压杆,所述防护板的一端与支架主体铰接,所述挡矸液压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支架主体上和防护板的内侧。
基上所述,所述顶梁防护结构包括顶梁和顶部防护板,所述顶梁通过液压支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顶部防护板覆盖所述顶梁。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支护装置的基础上,在侧部的上下位置设置顶梁上大侧护板和底座上大侧护板,两者部分交叠,将侧面进行完整的支护,避免出现镂空位置,防止溃沙进入支架内部,同时,由于部分交叠,即便顶梁防护结构进行适应性的高低调整,侧面的防护也不会脱离,仍能保证防护的严密性。
进一步的,在另一侧设置第一侧护伸缩梁装置,在不同宽度的巷道中,通过侧护伸缩梁装置的调节,可以保证该支护结构的稳定,以及侧面和顶面防护的严密性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8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