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型汽车后视镜壳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9376.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廖元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型 汽车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撞型汽车后视镜壳,包括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该外壳体中具有一安装腔,该外壳体上设有一后视镜孔和一组装孔,该后视镜孔处向安装腔内延伸出有一增加外壳体强度的环形凸部,该组装孔处延伸有与汽车卡合安装的第一卡合块,该外壳体的上表面凹设有一凹槽;通过在第二安装腔与第一安装腔之间形成有一增加外壳体强度的环形凸部,并且在外壳体的上表面前边缘凹设有一凹槽,能够有效的提高后视镜壳的防撞强度,同时,该外壳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普通的塑料材质,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降低后视镜壳体重量,还具有较高的防撞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撞型汽车后视镜壳。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然而在汽车的设计当中,后视镜需要向左右两侧突出才能更好的看清楚,所以后视镜在日常开车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碰撞的位置,现市面上大部分的后视镜都采用普通的塑料注塑而成,在发生碰撞后很容易造成凹陷或者损坏,还有一些后视镜为了不容易损坏,增加后视镜外壳体的厚度,增大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型汽车后视镜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汽车后视镜壳存在防撞强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撞型汽车后视镜壳,包括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该外壳体的正面凹设有用于供后视镜嵌入固定的第一安装腔,外壳体的底部凹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与第一安装腔连通,且第二安装腔与第一安装腔之间形成有一增加外壳体强度的环形凸部,环形凸部的边缘延伸出有安装板,第二安装腔的后侧边缘延伸出有汽车卡合安装的第一卡合块,该外壳体的上表面前边缘凹设有一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前侧边沿延伸有第二卡合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合块上叠设有一加强板,该加强板上贯穿有第一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的组装孔处延伸有辅助安装的限位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贯穿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和一长条状的让位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第二安装腔与第一安装腔之间形成有一增加外壳体强度的环形凸部,并且在外壳体的上表面前边缘凹设有一凹槽,能够有效的提高后视镜壳的防撞强度,同时,该外壳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普通的塑料材质,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降低后视镜壳体重量,还具有较高的防撞强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体 101、安装腔
102、后视镜孔 103、组装孔
104、凹槽 11、环形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艾可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9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施工用打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臭氧气源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