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的石墨化炉炉盖天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1500.8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斌;曾勇;王友;曹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12 | 分类号: | B66C11/12;B66C13/40;B66C13/48;B66C1/28;F27D1/18;F27D17/00;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石墨 化炉炉盖 天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石墨化炉炉盖天车系统,包括行走系统、自动化起吊系统、电气及控制系统、偏挂电动葫芦、一体式的炉盖、外部烟道、检修平台;前述的行走系统包含双梁桥架及端梁驱动机构,是天车的主体结构;前述的自动化起吊系统包含卷扬机构和自动化硬钩部件;前述的电气及控制系统包括电控柜、电线电缆、桥架管线、驾驶室和地面遥控装置;前述的电气及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所有控制信号集中采集,在天车驾驶室内通过操作箱和终端操作系统或在地面通过遥控装置对天车进行全面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的炉盖和专用天车,实现炉盖在安装、拆卸、吊运过程中的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的石墨化炉炉盖天车系统,用于炭素电极生产中的石墨化炉。
背景技术
石墨化炉是电极加工过程中石墨化工序的核心设备,目前使用的石墨化炉主要是串接石墨化炉和艾奇逊石墨化炉,这些石墨化炉在进行电极加热石墨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SO2、粉尘等污染物的高温(200~300℃)烟气,因此必须通过石墨化炉炉盖将烟气收集并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炉盖是用于石墨化炉烟气收集的主体设备,要求能够完全覆盖炉坑部分。近年来,随着电极厂产能的扩大,石墨化炉的尺寸也相应增加,通常炉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将炉盖沿长度方向分为2-4段,各段的内集气空间和外烟道分别串联,即1段与2段炉盖的内集气空间串联,1段与2段炉盖的外烟道串联,以此类推,外烟道末端与车间的主烟道连接。烟气在炉盖的内集气空间富集,然后通过负压作用沿外部烟道进入到车间主烟道,经过主烟道进入下一步的净化工序。因为石墨化炉的生产工艺特点,在石墨化炉的一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只有产生烟气的那段时间需要安装炉盖进行烟气收集和排放,所以往往多台炉子共用一套炉盖设备,通过合理的时间控制错峰使用。因此,炉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安装、拆卸和吊运至不同的工位。
分体式结构的炉盖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地面工人的配合操作,如各段炉盖的外烟道连接和拆分,外烟道末端与车间主烟道的连接和拆分以及各段炉盖安装时的炉面定位。整个过程不仅工序繁琐,耗时长,浪费人力,而且炉面常处于高温高粉尘状态,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目前吊运炉盖通常使用的是厂房中普通桥式天车上的吊钩或电动葫芦,因为是软钩,所以需要人工进行挂钩和脱钩的操作,且在吊运和安装过程中存在晃动大,难以定位,需要地面人员辅助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炉盖天车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的石墨化炉炉盖天车系统,包括行走系统、自动化起吊系统、电气及控制系统、偏挂电动葫芦、一体式的炉盖、外部烟道、检修平台;前述的行走系统包含双梁桥架及端梁驱动机构,是天车的主体结构;前述的自动化起吊系统包含卷扬机构和自动化硬钩部件;前述的电气及控制系统包括电控柜、电线电缆、桥架管线、驾驶室和地面遥控装置;前述的电气及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所有控制信号集中采集,在天车驾驶室内通过操作箱和终端操作系统或在地面通过遥控装置对天车进行全面操作。
进一步的,前述的自动化硬钩部件包括剪刀结构、扁担结构、电液推杆和钩子。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体式的炉盖由主体框架、面板和吊具三部分组成;其中主体框架是通过型钢焊接制造的桁架结构;在主体框架外表面包覆不锈钢面板,使炉盖内部形成密闭的集气空间。
进一步的,四个前述的吊具与主体框架结构焊接,炉盖天车通过自动化硬钩部件与四个吊点挂钩,实现对炉盖的整体吊运和自动安装、拆卸。
进一步的,前述的外部烟道安装在炉盖框架上表面,由支管和主管构成。
进一步的,前述的支管伸入到炉盖的内部集气空间,通过负压作用将烟气吸进主管并沿主管一直排放到车间主烟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1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风叶高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用于X射线检测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