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6199.X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1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姚荣祥;周巧霞;丁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B01D35/02;F04D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循环 辅助 水冷 环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包括泵主体、电机壳和冷却装置,所述泵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底部设置有主轴,所述电机壳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回环管,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降温系统,所述降温系统与回环管之间设置有降温腔,所述冷却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低压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低压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和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方便使用的优点,延长了炉水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水循环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按照有无轴结构,可分直线泵,和传统泵。水泵只能输送以流体为介质的物流,不能输送固体。泵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受工作条件影响,经常出现腐蚀、气蚀、冲刷、磨损等现象,导致设备失效。企业只能投入大量的资金购入新泵,而报费大量的部件,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炉水泵主要是回收锅炉启动初期排出的热水、汽水混合物、饱和蒸汽及过热度不足的过热蒸汽,在省煤器和水冷壁之间打循环,来实现工质和热量的回收;炉水泵电机必须长期浸没在水中,且炉水泵的腔体内必须保证温度不能过高,不然会烧坏电机绕组绝缘,造成安全隐患;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炉水泵冷却结构冷却效率较低,在冷热水交界处易产生锅炉水的扩散;且在水流进入电机腔内时易带进杂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包括泵主体1、电机壳2和冷却装置3,所述泵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叶轮4,所述叶轮4的底部设置有主轴5,所述电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导向轴承6,所述导向轴承6设置有主轴5的外侧,所述电机壳2的内部中心设置有电机转子7,所述电机转子7的外侧设置有电机定子8,所述电机转子7的下部设置有推力轴承9,所述推力轴承9的下部设置有除污器10,所述除污器10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盖11,所述电机壳2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2,所述电机壳2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的内部设置有回环管13,所述回环管13与电机壳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冷却装置3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降温系统14,所述降温系统14包括制冷设备,所述降温系统14与回环管13之间设置有降温腔15,所述冷却装置3的底部设置有低压冷却水入口16,所述冷却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低压冷却水出口17,所述冷却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和显示器18。
进一步的,所述除污器10内的滤网为不锈钢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系统14的内部设置有降温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炉水循环泵辅助水冷却环路结构,具有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方便使用的优点,延长了炉水泵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除污器可以提高过滤的质量,防止杂质进入电机内,确保了冷却装置水循环的高效性,提高了冷却效率,除污器内的滤网为不锈钢滤网,可以提高滤网的使用寿命,冷却装置可以维持电机内的低温,形成了闭路水循环系统,可以使泵所传出的热量消散,保护机件不会因过热而变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6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