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部件内腔沟槽PCD成型刀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6645.7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均;刘影;刘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冶戈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6 | 分类号: | B23B27/06;B23B27/10;B23B27/14 |
代理公司: | 常州信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2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部件 沟槽 pcd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部件内腔沟槽PCD成型刀,包括刀柄和刀杆,所述刀杆上从前端向刀柄方向沿轴向设有用于沟槽成型的第一刀片以及用于端部倒角成型的第二刀片,其中,第一刀片一端嵌入刀杆内部,且第一刀片的刀刃向外突出于刀杆,刀刃包括槽底成型部以及对称设置在槽底成型部两侧且依次连接的侧壁成型部和壁面过渡成型部,壁面过渡成型部与刀杆轴线之间形成大小为α的夹角;第二刀片设有一倒角刃,倒角刃由前端向后端逐渐远离刀杆,与刀杆轴线之间形成大小为β的夹角。解决了客户在加工汽车部件内腔沟槽的难加工问题,改善了产品表面精度与质量,一次成型提升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刀具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内腔沟槽PCD成型刀。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因此,保证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尤为重要。
汽车的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进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对驾乘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等最重要的部件中,存在大量内孔、内腔沟槽的加工,且部件的端口部也多设置倒角,
主要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矩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转向器壳体上的孔较多,且孔的内壁和外壁上存在不同的台阶面和倒角,如图1所示,为某一孔形部件的结构,其内壁存在两个凹环A和B,凹环的底部和边缘均具有倒角,且凹环与孔腔内壁连接存在一定角度α的过渡,孔口处设有倒角C,角度为β。现有的加工方式内外壁要分不同工序进行加工,需要更换不同刀具,刀具更换后必然无法保证前后同轴度完全一致,因此,导致加工后的产品内孔凹环与外壁台阶的同轴度等指标达不到加工要求,产品合格率降低;另外,频繁更换刀具,使工序复杂,加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部件内腔沟槽PCD成型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部件内腔沟槽PCD成型刀,包括刀柄和刀杆,所述刀杆上从前端向刀柄方向沿轴向设有用于沟槽成型的第一刀片以及用于端部倒角成型的第二刀片,其中,
所述第一刀片一端嵌入刀杆内部,且第一刀片的刀刃向外突出于刀杆,所述刀刃包括槽底成型部,以及对称设置在槽底成型部两侧且依次连接的侧壁成型部和壁面过渡成型部,所述槽底成型部侧壁成型部围成的刀刃部分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壁面过渡成型部一端与侧壁成型部连接,另一端沿刀杆轴向向外侧延伸,且所述壁面过渡成型部与刀杆轴线之间形成大小为α的夹角;
所述第二刀片一端嵌入刀杆内部,另一端向外突出于刀杆表面,形成一倒角刃,所述倒角刃由前端向后端逐渐远离刀杆,与刀杆轴线之间形成大小为β的夹角。
第一刀片的数量越多,一次性成型的沟槽也就越多,节省加工的时间,因此,该PCD刀具的第一刀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另外刀具的刀刃底部设置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一方面可以在沟槽与内腔壁面之间形成很好的过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对不需要加工过的内腔壁面造成影响。
进一步,为了避免内腔沟槽的棱角处过于尖锐,难以加工,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刃还包括底部倒角成型部和顶部倒角成型部,所述底部倒角成型部为半径为R1的外凸圆弧,过渡连接在槽底成型部与侧壁成型部之间;所述顶部倒角成型部为半径为R2的内凹圆弧,过渡连接在侧壁成型部与壁面过渡成型部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刀片至少为两组,每组至少为两个,且同一组刀片沿径向对称分布在刀杆的同一圆周上,相邻组之间的刀片沿刀杆轴向一字排列。
优选的,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4°-8°。
优选的,所述夹角α为5°。
优选的,所述夹角β的范围为15°-25°。
优选的,所述夹角β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冶戈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冶戈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6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