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浅海采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18448.9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9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磊;王奇欣;谢祥乐;张文杰;兰昌花;黄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唐燕玲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海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海采捕工具,包括中部镂空的架体、收集部、旋转采捕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采捕机构装设于所述架体一端内;所述收集部装设于所述架体内远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且所述收集部的进料口朝向所述旋转采捕机构,以使所述收集部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将被所述旋转采捕机构挖出的海螺铲入收集部中;所述旋转采捕机构包括滚轴和复数个采捕网;所述滚轴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架体内的两侧内壁上并分别穿过所述架体的两侧内壁;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滚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大范围采捕海螺并能够实现边采捕边收集,取代人工拾取海螺,提高螺的采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浅海采捕工具。
背景技术
大部分海螺在海水退潮后通常潜藏在浅海泥沙里面,欲捕捉位于浅海泥沙中的海螺,目前通常采用钉齿耙用于捕螺,在捕螺后由人工手动拾起,但采用该方式捕螺对人工依赖较大,捕螺效率低且劳动强度极大,且当捕螺人员长期弯腰拾取海螺容易对人体的腰椎造成伤害,而导致捕螺人员得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浅海采捕工具,取代人工拾取海螺的方式,提高捕螺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浅海采捕工具,包括中部镂空的架体、收集部、旋转采捕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旋转采捕机构装设于所述架体一端内;
所述收集部装设于所述架体内远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且所述收集部的进料口朝向所述旋转采捕机构,以使所述收集部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将被所述旋转采捕机构挖出的海螺铲入收集部中;
所述旋转采捕机构包括滚轴和复数个采捕网;
所述滚轴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架体内的两侧内壁上并分别穿过所述架体的两侧内壁;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滚轴的一端传动连接;
复数个所述采捕网绕所述滚轴外侧壁均匀分布,所述采捕网沿靠近所述滚轴的一侧朝远离所述滚轴的一侧呈弧形;
所述架体左右两侧还分别装设有复数个滚轮,以辅助所述架体向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底部靠近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朝向背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方向逐渐倾斜,并在远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一侧的底部与水平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包括框体和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包覆于所述框体外侧并在所述框体朝向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
所述框体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板,以使所述框体通过所述支撑板架设于所述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远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还装设有倾斜设置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呈龙门状;
所述把手底部的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旋转采捕机构的一侧外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架体一侧;
所述第一太阳能板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
所述蓄电池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驱动电机;
所述第二壳体装设于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一侧;
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与所述滚轴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18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前裆中线的避免尴尬的舞蹈裤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饲料投放设备